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丟掉鐵飯碗:中國闖關教育醫療結構改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13 07:33:29


 
  中國社會住房、醫療、教育改革近30年的歷程不曾動搖方向,效果評價卻莫衷一是,“上學貴、看病難”的感受也并非虛假。由“看不見的手”來配置資源,“孤島效應”因這兩個領域的上述特殊性而被放大。對以消費能力分配必須資源的詬病指出了部分真實問題,且與困擾歐美社會的是同一問題。當這些經濟社會的系統問題與階段性新問題——譬如“莆田系事件”引爆的市場信用危機等,一定程度導致公衆改革共識的削弱。因此,改革路途中不斷遇到的新情況和新的岔路口,都可能成為新的挑戰。 

  此外,“丟掉鐵飯碗”引發在編人士普遍的身份焦慮,也有人擔憂高校、公立醫院“去編”將進一步傷害基本教育和醫療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和可靠性。這些問題確實也需要務實應對,需要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以前瞻的目光進行長效的制度設計,以循序漸進的增量改革最終達到設計的目標。比如,在人事待遇方面,采取“老人老制度,新人新辦法”的原則,保證千萬在編人員待遇不變,新人一律實行合同制。當然,其中如何銜接、過渡等技術問題的處理,也是改革能否順利、成功的重要參數。但最為重要的還是制度設計本身,亦即要最終建成一個高效、公平、科學的文教、醫療體制的目標。 

  伴隨爭論和局部利益阻力,已推進20多年的教育醫療改革進入了攻堅階段,此輪“去編”亦是推上一把,倒逼行業改革。而除了“推一把的手”,面對教育醫療兩大領域改革,政府還迫切需要伸出“托住底的手”。競爭力主要源於硬件和師資力量的高校在“去編”後,優秀師資采用薪資績效制,意味著高校必須開源;已超負荷運轉的大城市公立醫院和職業條件較差的鄉村衛生院,將面臨人才流動衝擊。這些壓力必然會傳導至公衆。在新興在綫教育醫療市場尚不足以拉動整個領域升級的階段,如何動用政府力量托底,并令從業者和公衆獲得雙贏,才是築底改革共識的關鍵。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