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山和集:大隱於市的慢生活高顔值書店(圖片來源:東方網) |
中評社香港8月23日電/在最近一個周末的傍晚,上海衡山路西頭的衡山•和集書店內擠滿了年輕人,但他們大多在拍照而非閱讀。顯然,與其說這家帶有咖啡角的文藝書店是閱讀場所,還不如說它已成為旅游目的地。
香港《南華早報》8月22日載文《中國書店艱難翻動盈利的書頁》,文章說,盡管一些類似的書店正在興起,但中國內地實體書店仍在艱難度日,民衆的圖書消費依然偏低。雖然中央已推出支持實體書店的具體計劃,且中國近年來對文化和創意產業進行大筆投資,但書店還是面臨資金不足的狀況。
“前來買書和參觀的人數相去甚遠。”衡山•和集創意總監令狐磊說。如今,這家去年開業的書店似乎已吸引不到足够多的目標顧客群——攝影師和其他創意專業人士——前來購買書籍。然而,不願掏錢買書的并非只有上海人。在全國範圍內,40%以上的成年人去年一本書都沒讀過。相比之下,美國2014年的這一比例僅為16%。
網上書店的表現也沒好多少。財報顯示,當當網去年毛利潤增幅不到2%。去年下半年,當當網宣布將在未來3年內開辦1000家實體書店,且大部分在縣級區域。該決定似乎契合中央政府的願望。上個月,11個部門聯合發布支持實體書店尤其是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發展傳統書店的計劃。
然而,書店持續受到風險投資人的忽視。“從投資角度來看,它們很難壯大規模。”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李川表示。他認為,紙質書終將變為奢侈品,大部分圖書將以電子或音頻形式存在。“如果不能成為小衆市場的奢侈品店,那麼實體書店必須與食品、生活方式和社交等相結合。”他說。例如,日本零售商無印良品去年在上海開辦的書店,既銷售雜貨又出售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