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綠皮書調查,中國大部分省市的墓穴將在十年內售罄。其中,廣東、山西、山東等省份現有墓穴的供應年份不足5年。
在墓地緊缺、價格節節攀升、民怨沸騰的背景下,2016年,民政部、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聯合發文倡導不留骨灰的新型安葬方式。
作為首都,北京不遺餘力地推行節地葬法,政府對骨灰海葬提供補貼,并為“自然葬”全額埋單。
自然葬用可降解的骨灰盒,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質墓穴,只有一塊可以統一存放或帶走的紀念碑供逝者家屬憑吊。紀念碑上有二維碼,親屬可由此了解逝者的生平。
此外,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節地安葬方式,也都在政策補貼範圍內。
不過,除了補貼力度較大的海葬近年來增長比例較明顯外,樹葬、花葬、草坪葬等方式民衆認可度并不高。
仍為市民首選墓葬的公墓價格則由市場來定,使用期限為20年,到期後需繳納購置費約5%的管理費。
在供需不平衡的背景下,仍相信“入土為安”的普通市民只能從經營性公墓市場上購買高價公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