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說,“屆時將不會有足够的快遞員來完成這些任務。我們需要越來越多的機器人來填補這一人力缺口,降低成本。”
最後一公裡的人力配送成本尤其高,因為把貨物送到顧客家門口的關鍵是精准度,而且定制服務是必需的。
機器人重達30公斤,有6個輪子,理論上的最高時速為每小時12公裡,有4個攝像頭,不停地對周圍的世界進行掃描,并安裝了激光雷達,讓他們能够避開障礙物。
但并非所有人都相信這種機器人是一種長期的物流解決方案。
中國快遞協會原副秘書長邵鐘林說,它們在“短距離內”是有幫助的。他說:“但是不能確定它們能否成為最後一公裡配送的廣泛解決方案。因為客戶還是要下樓拿他的包裹。”
“此外,成本仍然很高:包括購買和維護成本、運營成本等。”
但真機智能公司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成本將會下降。
劉智勇還說,該機器人不久將具備使用電梯所需的技術,這意味著它將不再僅限於在一樓交貨。
與此同時,中國的快遞配送正越來越多地通過自主方式完成。最近幾個月,若幹家公司已被准許通過無人機送貨,要麼是直接送貨給客戶,要麼是在配送中心之間運送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