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它對英才教育的重視。圖為2018年1月31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左二)參觀武漢大學。 |
中評社香港1月23日電/中國在過去十年間經濟發展突飛猛進,而印度則被遠遠甩開,其主要原因來自兩國教育制度的差異。
據印度《經濟時報》1月20日報道,十年前,印度被視為一個潛在的超級大國,有能力對抗中國的崛起。如今,中國的崛起速度之快已使它能挑戰美國的科技軍事實力。印度則落後太多,已經到了無足輕重的地步。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印度糟糕的教育制度,這一制度下培養的大學畢業生和在校生實質上近乎文盲,難以為雇主所用。
最新的印度《年度教育狀況報告》顯示,五年級和八年級的學生中分別只有50%和73%能讀懂二年級的課文。只有44%的八年級孩子能做簡單的除法。這樣一個國家如何成為超級大國?
十年前,中國仍主要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這些產品是雇用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工廠生產的。當時,印度已經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計算機軟件出口國,在這一高科技領域領先於中國。印度還迅速崛起為世界頂級的仿制藥、小型汽車和精煉石油產品出口國。
如今,中國不僅領先於印度,而且誕生了一些高科技領域的世界領軍企業,比如5G電信領域的華為和生產電池的比亞迪。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池、鋁和鋼鐵生產國。與此同時,印度過去十年中沒有誕生一個全球領軍企業,也沒有在任何一個新領域成為一個全球大國。由於越來越依賴中國的原料藥,印度在仿制藥領域的地位受到削弱。印度的軟件業也在苦苦掙扎。
正如專欄作家古爾恰蘭•達斯指出的那樣,中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它對英才教育的重視。高質量的教育體系令其不屈不撓地追趕西方,如今又產生了世界級的學術成果。2016年,中國發表的科研論文數量超過了美國,盡管在質量上遠遠落後。中國的研發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1%,低於美國,但高於歐洲的平均水平。二十年來,印度的研發支出一直徘徊在GDP的0.65%左右。印度不僅缺乏資金,而且缺少從事科研的優秀科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