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3月9日,在江蘇省海安市大公鎮賁集村,村民駕駛植保機械在小麥田間進行噴灑藥物作業(無人機照片)。 |
中評社香港3月23日電/一個周三的早上,從事家政工作的王海蘭(音)在北京一個菜市場裡驚喜地發現,豬肉和蔬菜的價格與一周前持平。“我的雇主是外國人,他們很擔心食品價格會因為國際形勢變化而上漲。”46歲的王女士對《海峽時報》說,“但是我一再告訴他們,在中國,我們一切物資的供應都很充足,即使疫情期間也是如此。”
新加坡《海峽時報》3月21日載文《自力更生保物價、(食品)供應穩定》,文章說,得益於重視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政策,中國的糧食價格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受到俄烏衝突的影響。
激烈的美中貿易戰、2018年開始的非洲豬瘟以及新冠疫情引發的食品價格衝擊,都促使中國政府努力提高該國糧食供應的自給自足。這意味著要使食品來源多樣化和轉向國內供應。2020年提出的“雙循環”經濟戰略進一步增強了自力更生,優先考慮把國內生產商和供應商作為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在市場中,中國國內生產的商品是排在第一位的,政府鼓勵批發商從本土供應商那裡購買。
2021年12月下旬,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2021年11月,中國官方媒體報道稱,中國的糧食庫存總量處於歷史高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