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一國兩區論”與“兩岸一國論”之比較分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16 15:56:43  


 
  2、大陸方面的解讀和反應

  大陸方面對“一國兩區論”抱持較為謹慎的態度,反應比較低調,既未正面接受,也未正面反對。惟2012年3月28日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在新聞發佈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一國兩區”是長期以來台灣方面在法律層面對兩岸關係所持的基本態度。這個說法代表台灣也認同“一個中國”原則,只要堅持“一個中國”,雙方其他的問題都可以談判。在楊毅答記者問之後,有人據此認為大陸官方接受了“一國兩區論”。筆者認為,楊毅的表述並非意味大陸方面正面接受了“一國兩區論”,不明確反對並非意味著全然接受。眾所周知,“一國兩區”與“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近似表述,既然大陸方面多年來並未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表示強烈反對(備註:雖然未正面承認,但基本上可算作默認),那麼對於與之涵義相近的“一國兩區論”,自然也就沒有必要抱持正面反對之態度。

  (二)內容評析

  我們對“一國兩區論”論應“一分為二”地分析,辯證地看待,對其積極、正面的價值和意義,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但對於因其過分強調“台灣主體性”立場而引致的局限性,我們也必須予以正視。

  1、積極價值

  概括起來,“一國兩區論”的積極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有助於排斥“台獨”和“獨台”論調的表述空間。首先,有助於排斥“台獨論”的表述空間。眾所周知,李登輝和陳水扁的“兩國”論述均停留在口頭,所凸顯的是一廂情願的“兩國囈語”,並未通過修改法律來完成法理上的“建國”。由於馬英九當局的“一國兩區論”依據台灣地區現行規定堅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堅持“憲法一中”,這本身便意味著對“兩國論”和“一邊一國論”的排斥和否定。其次,有助於排斥“獨台論”的表述空間。“一國兩區論”將兩岸關係定位為“中華民國”之下的兩個地區之間的關係,儘管其仍強調“中華民國”的獨立存在及其主權,但與部分國民黨人士的“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在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等論述相比較,其仍堅持“主權”涵蓋大陸,治權僅及於台、澎、金、馬,其主權立場幾乎與大陸方面的“重疊”,這等於排斥和否定了將“中華民國”台灣化的“獨台”論述。為此,大陸方面須對“一國兩區論”所包含的積極信息和正面意涵應當給予首肯。

  第二,有助於維護“一個中國”框架。“一國兩區論”堅持“憲法一中”,確立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儘管“一國兩區論”中的“一國”是指“中華民國”,對此大陸方面不可能接受,但它畢竟把“一國”表達了出來,這使得兩岸之間的關係被限定在“一個國家內部兩個地區之間”。應該說,這是近些年來台灣方面十分罕見的對兩岸關係的政治屬性、政治定位最清楚、最直接也是與大陸立場最接近的公開聲明,⑥其對於兩岸共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無疑具有正面積極意義,尤其在目前台灣地區“台獨”和“獨台”思潮氾濫的政治生態下,該論述仍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實屬難能可貴。這也是“一國兩區論”早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之初一度為大陸方面極力反對,但在被擱置了20多年後的今天被重新提起時,大陸方面未予以激烈反對的緣由之一。“一國兩區論”無疑有助於強化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並為兩岸政治對話創造良好氛圍。

  第三,有助於搭建兩岸政治互動的平台。自李登輝執政後期、尤其陳水扁主政以來,兩岸之間在“一個中國”問題上一直缺乏共識。兩岸之間“台獨”與反“台獨”的鬥爭此起彼伏,使得雙方互相以審視和懷疑的眼光看待對方,長期缺乏互信,也因此無法搭建雙方互動的平台。“一國兩區論”可使近些年來兩岸在“台獨”與反“台獨”問題上的“主權”之爭,回歸到原先的“政權”之爭。從性質上說,“政權”之爭是一個中國內部的“法統”之爭,可望通過擱置爭議、增加共識、求同存異、協商談判的思路逐步解決。對於大陸方面來說,“一中各表”在當下尚具有無從替代的價值,雖不盡滿意但尚可勉強接受。與民進黨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相比,其至少在形式上維持了“一個中國”框架,無疑具有積極意義。大陸方面一直堅持兩岸之間必須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開展互動往來,只要台灣方面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大陸方面便不與其開展往來。從這一角度看,“一國兩區論”為兩岸政治互動奠定了一個基礎平台。

  第四,有助於增強兩岸之間的相互包容和信任。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台灣方面“一國兩區論”的提出不無向大陸方面表明其“一個中國”政治立場之意味。在馬英九當局看來,即便大陸方面不接受“一國兩區論”,亦可借此向大陸表明其尚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台灣學者張五岳認為,台灣方面重申“一國兩區論”,希望求“一國”之同,存“兩區”之異,希望各自表述,台灣方面不是想要大陸方面接受此定位,而是讓大陸方面知道,台灣的執政者與多數民眾是持此看法的,至少不是要走向分裂的“兩國”;台灣方面的目的不是要大陸公開承認接受台灣方面提出的定位主張,也不是要以台灣方面的定位作為大陸方面對台灣方面的定位,因為那是不現實的,反之只要大陸官方沒有負面的評價,就有助於政治互信。⑦按照張五岳的解讀,台灣方面提出“一國兩區論”是向大陸方面釋出的善意。

  2、局限性分析

  分析和觀察“一國兩區論”,不能僅看表象,關鍵還要深入到實質層面進行分析。倘若從實質層面來分析,“一國兩區論”也存在某些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仍然堅持“中華民國”的“法統”地位。“一國兩區論”仍堅持“一國即中華民國”的“各自表述”,仍堅持己方的“法統”地位而排斥對方。這是大陸方所絕不能接受的,因為按照大陸方面的法理認知,“中華民國”於1949年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如果正面接受“一國兩區論”,不僅意味著對“中華民國”尚存在的承認,而且意味著對自身法理身份的否定,這與1949年以來大陸方面一貫的法理認知及政治宣示相抵觸。在大陸方面看來,倘若“一國兩區論”不具體指明“一國”的內涵,保留一定的模糊性,使雙方均能“各自表述”,或許更容易為雙方所接受,甚至可能成為打開兩岸政治僵局的一次有益嘗試。但台灣方面堅持“一國各表”,反對將“一國”做模糊化處理,因為在台灣方面看來,在“一國不表”的情況下,“一國”會被國際社會普遍理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畢竟是在聯合國中代表中國的中央政府。台灣方面認為,如果簡單地接受“兩岸一國”,會被國際社會認為其放棄了“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立場,變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下轄的一部分。有鑒於此,但凡論及“一中”或“一國”的場合,台灣方面必會特別附加式地強調

  “一國即中華民國”,以凸顯其“主權”身份。大陸方面對於台灣當局的這一做法,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

  第二,內含著迫使大陸正視“中華民國”的意蘊。馬英九當局基於“中華民國憲法”,重提“一國兩區論”,擬將兩岸關係從政治性“戰略模糊”的“九二共識”,進一步發展到憲法上“戰略清晰”的“憲法一中”。這固然有助於從法理上反對“台獨”、固化“一中”,但想必馬英九當局亦有借此來凸顯“中華民國憲法”的合法性和“中華民國”存在的現實性之用意。更深層的問題在於,馬英九當局藉此希望大陸方面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至少希望大陸方面承認兩岸其與大陸對等的政治地位。這使得大陸方面陷入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欲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進一步突破,就不能不客觀地正視和處理“中華民國”問題。⑧對於大陸方面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理論和現實的雙重挑戰。

  第三,非能避免陷入“一中各表”的怪圈。就其實質而言,“一國兩區論”不過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另一種表述。從精神實質和內容上分析,“一國兩區論”與“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並無實質性區別,“一國兩區論”的核心仍是“一中各表”,儘管台灣方面仍將“一國”表述為“中華民國”,但其心知肚明,大陸方面對此不會正面接受。即便大陸方面接受,也會將“一國”表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此,台灣方面的用意不言自明,即蓄意留給雙方“各自表述”的空間。倘若如此,兩岸復將陷入“一國各表”(備註:其無非是“一中各表”的翻版)爭執,可謂“按下葫蘆浮起瓢”。所不同的是,與此前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相比,輪到大陸方面(而非台灣方面)更加強調“一國各表”。這樣一來,無異於事實上承認了台灣方面一貫堅持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之“合法有效”。更何況,只要大陸方面同意“一國各表”,即便沒有正面承認“中華民國”,但也難免帶有變相承認“中華民國”之意蘊。單從這一角度來說,大陸方面不正面接受“一國兩區論”確為明智之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