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世而斬
由於老國王德高望重,且王室“滅門”顯得十分蹊蹺,因此大多數尼泊爾人寧願相信,是賈南德拉國王一手導演了這出滅門慘劇,對這位新國王並無歸附心和好感。
2005年2月1日,國王以內閣“腐敗無能”為由,宣布解散內閣,中止議會,由他本人親政3年,直接領導“部長委員會”,該委員會成員由國王親自指定:尼泊爾再次回到“朕即國家”的封建時代,甚至連評議會這樣的花瓶也付諸闕如。
尼泊爾各政黨絕不肯善罷甘休。成立於1946年的NC,是一個以“民主社會主義”為綱領的中間偏左政黨,主張在不觸及王室地位的基礎上實行憲政,消滅封建經濟,對土地、城鎮住房、工資和外國資本實行累進稅,建立自由、平等的社會新秩序;20世紀80年代,該黨開始放弃社會主義經濟政綱,轉而主張實行自由資本主義,並主張各階層和解和溫和憲政改革。由於黨綱的急遽轉向造成不少支持者流失,加上黨內鬥爭不斷,其中一派分裂出去成立大會黨民主派NC(D),在第二次憲政後期,其影響力已漸趨沒落。取代NC影響力的,是尼共系各黨派。
就在第二次憲政開始不久,4個較左翼的尼共系小黨組成尼共(團結中心),選舉普拉昌達為總書記,宣稱遵循毛澤東思想,並推舉巴特拉伊為領袖,組成“聯合人民陣綫”,准備參加議會選舉。1991年,聯合人民陣綫在選舉中獲得9個議席,3年後,該陣綫分裂,激進派普拉昌達和巴特拉伊在陣綫內保守派和NC的聯合抨擊下被取消中期選舉參選資格,被激怒的普拉昌達等在1996年初改黨名為尼共(毛),並向當時的首相、NC議會黨團領袖德烏帕提出40項要求,遭到拒絕,隨即帶領13人、兩支鋸短的獵槍(其中一支打不響)走進叢林,2月12日,宣布開戰“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鬥爭,並提出了“建立尼泊爾共和國”的綱領。
2004年底,尼共(毛)已控制尼70%左右的領土,當年12月23日,逼近加德滿都,並實施長圍久困,國王趁機借口 “無能”、“腐敗”、“軍事不力”等結束了第二次憲政。然而令國王意想不到的是,被剝奪憲政權力的各政黨此刻清醒地意識到,城外的尼共(毛)不一定是敵人,更可能是共同爭取憲政權的盟友,他們開始紛紛和普拉昌達建立聯系。
普拉昌達等人敏銳地分析了形勢,改變了單純追求暴力革命的路綫,而是公開宣稱“發展21世紀民主政治”、任何政黨只要“反帝、反封建並為人民群衆服務”,就可自由競爭。這樣一來雙方迅速達成共識並組成聯合陣綫。
在普拉昌達的支持下,加德滿都的各政黨組成七黨聯盟,自2005年4月起展開總罷工和大規模抗議示威,4月21日,內外交困的國王發表電視演說,答應“還政於民”,恢複憲政,4月30日,柯伊拉納就任首相,5月18日,尼國會一致通過决議,剝奪國王包括軍權在內一切權力,事實上宣告了尼泊爾王權統治的結束。
6月11日,尼國會剝奪國王對國會議案的否决權,11月7日,柯伊拉納政府和尼共(毛)達成和平協議,宣布將組成臨時政府,11月21日,停火生效,11年的尼泊爾內戰在造成上萬人傷亡後終於結束。
長期敵對的尼共(毛)和NC及其它尼共系政黨在許多政見上不一致,各派爭議的核心是國體:尼共(毛)主張徹底廢黜國王,建立共和國,而NC主張保留“虛君”,實行君主立憲。但各派雖爭吵不絕,在一個問題上却驚人地一致:憲政。
2007年1月15日,新的臨時憲法被批准;同年12月23日,經過激烈爭吵後,各黨派終於達成一致,廢除君主專制,於2008年4月10日舉行制憲會議選舉,並根據選舉結果决定國家未來命運。
4月10日的大選,尼共(毛)、NC和尼共(團結中心—Masal)、尼共(聯合馬列)等各政黨傾情投入,1760萬選民中超過60%的人踴躍參加投票,從37個政黨的3937名各黨派候選人中,選出601個制憲會議代表中的240個直選代表。最終尼共(毛)及其盟友席卷過半選票,獲得組閣權。
5月28日,尼泊爾議會通過决議廢黜王室,宣布尼泊爾為聯邦共和國;29日,尼議會正式要求國王於10日內離開位於加德滿都的納拉揚希蒂王宮。當夜,王室旗幟從王宮頂端降下,尼泊爾國旗冉冉升起,歷史長達239年的沙阿王朝果然“十世而斬”——第11世王賈南德拉最終未能如其祖輩那樣“終於其位”,而將以平民的身份度過餘生。 (來源: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