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德懷請戰,毛澤東代表中革軍委委任彭德懷為前敵總指揮兼政委(資料圖) |
西北地區,尤其是陝北,地勢險峻,戰略地位極其重要。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也就是從這時開始,西北地區成了國共兩黨軍事較量的主戰場之一。其中,彭德懷與“西北王”胡宗南之間的較量,尤其令人矚目。
山城堡戰役,彭德懷伏擊“西北王”
胡宗南是蔣介石手下最著名的將軍之一,系黃埔一期畢業生。周恩來曾評價說:“胡宗南是蔣介石手下最有才幹的指揮官,比陳誠出色。”由於胡宗南驍勇善戰,老謀深算,善於收買人心,加之深得蔣介石的寵愛,很快在西北站穩了腳跟,成為威震大西北的一代梟雄。
1936年,中央紅軍為打開陝北局面,東渡黃河,進軍山西,開始了東征。紅軍東征共計消滅敵人7個團,擴紅8000多人,籌款30餘萬元,迫使“進剿”陝甘蘇區的晋綏軍撤回山西,鞏固了陝甘蘇區。這使得蔣介石大為驚恐。他不顧國內日益高漲的反對內戰、一致抗日的呼聲,調兵遣將,嚴令國民黨軍對陝北紅軍進行軍事“圍剿”。
在這種形勢下,1936年9月,胡宗南奉命率領國民黨第一軍入甘“圍剿”紅軍。第一軍是國民黨的五大主力之一,號稱“天下第一軍”,裝備精良,人員充足。
胡宗南率領國民黨第一軍入甘,無疑使“圍剿”陝甘蘇區的國民黨軍更加有恃無恐,在紅軍高層內部產生了不小的震動。大家深知,若不能阻擋住胡宗南部等國民黨軍的攻勢,紅軍在西北戰場將會陷入困境。為此,彭德懷毅然請戰。為了統一戰場上的指揮權,毛澤東代表中革軍委委任彭德懷為前敵總指揮兼政委,要求紅軍三大方面軍“絕對服從前敵總指揮彭德懷之命令”。
胡宗南入甘後,立即協同其他國民黨軍對紅軍展開了猛烈的攻勢,迫使紅軍不得不從已經占領的會寧、靜寧一綫向北撤退。為進一步“圍剿”紅軍,國民黨軍對北退的紅軍,採取了南北合擊的作戰方針:南綫以胡宗南為首的大軍由南向北採取攻勢;北綫以寧馬軍與鄧寶珊部隊組成河防大軍,在黃河北岸進行防禦。國民黨軍企圖借此一舉消滅紅軍。
紅軍退到靖遠後,已經無路可退了。靖遠是中共中央制定西進戰略的支撑點,是紅軍奪取寧夏,控制河西,打通國際交通綫,把陝北、寧夏、新疆等地連成一片的中間地帶。靖遠一旦失守,紅軍就將落入被南北夾擊的險惡境地。蔣介石也看到了靖遠的軍事重要性,命令胡宗南不惜一切代價攻下靖遠。
肩負重擔的彭德懷在靖遠制定了圍殲胡宗南的計劃。他在靖遠布下了口袋,欲借胡宗南的輕敵情緒,誘其深入,“斷其數指”。然而胡宗南狡猾成性,並沒有輕易冒進,而是與其他國民黨軍多路齊頭並進。其中,一路攻下靖遠。彭德懷第一次圍殲胡宗南的計劃就這樣落空了。
靖遠被占領,紅軍只好一路向東,且戰且退。胡宗南由於沒能率先占領靖遠,遭到了蔣介石的斥責。因而,在以後的戰鬥中,顯得相當積極。待其攻下同心城後,便產生錯覺,認為紅軍已經“不堪一擊”了。於是,他率第一軍追擊在最前方。接著,他又將第一軍分成三路,直追東退的紅軍。
胡宗南部緊緊咬住紅軍不放,紅軍再退就要將中共中央機關和紅軍總部暴露給敵人了,一場血戰在所難免。此時,在保安的毛澤東、在南京的蔣介石都坐不住了。畢竟這一仗關系到紅軍的生死存亡。毛澤東不敢懈怠,一日數電彭德懷,討論圍殲胡宗南的計劃;蔣介石更是對胡宗南寄予厚望,鼓動胡宗南一舉而下保安。
1936年11月17日,在彭德懷指揮下,紅軍第四、第三十一軍在萌城、甜水堡以西地區痛擊胡宗南部中路第一師第二旅,斃傷敵600餘人,擊落敵機1架,取得了對胡宗南部的第一次勝利。受挫後,胡宗南令其左路第一旅進至大水坑,中路第二旅暫在原地待援,右路第七十八師向萌城至山城堡大道之間的古城堡推進,迂迴萌城側後截擊紅軍。
彭德懷經過仔細分析比較,決定在山城堡伏擊胡宗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