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介石、蔣經國 |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第2758號決議,決定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台灣前“監察院長”錢復在其回憶錄中,披露了台灣被逐出聯合國的細節,包括很多台灣與美國之間的重要政治“外交”內幕。
早年從台大政治系畢業後,錢復前往美國耶魯大學取得國際關係博士學位,回台後,先任台灣“行政院秘書”職務,並於1964年開始接觸台灣對美“外交”工作。在蔣經國刻意栽培下,錢復從台灣“新聞局長”、“外交次長”扶搖直上,並於1982年被蔣經國任命為台灣“北美事務協調會駐美代表”長達六年時間,與美國政界關係很深。直到1988年再度回台,出任“外交部長 ”。
多國贊成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進入六十年代以後,隨著新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國際社會也越來越認識到,無法再將新中國排斥在聯合國大門之外,而驅逐台灣在聯合國的“代表”就成了大勢所趨。1970年9月,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召開了第三屆不結盟國家高峰會。會議宣言重申聯合國應早日實現“會籍普遍化”,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在這次會議後,赤道幾內亞和埃塞俄比亞與我建交。10月13日、11月6日,加拿大和意大利先後宣布與我建交,隨即發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在這年10月間舉行的聯合國成立25周年慶典上,先後有33個國家的領導人發言贊成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而其中有9個國家是台灣的“邦交國”。
這一年,“支持中國案”首次獲得多數票。錢復回憶:美國駐台灣“大使”馬康衛11月23日上午來“外交部”,對於投票結果表示“失望、悲痛、煩惱、憤怒”,並針對每一個變更投票立場的國家,詳細分析了其改變的原因。
此後,台灣“外交部 ”還召開了由幾位“部長”、“大使”和相關單位主管參加的檢討會,研究被驅逐出聯合國後的“新策略”。1971年2月初,又派熟悉聯合國事務的薛毓麒專程趕赴東京,與日本方面商談對策。薛毓麒回到台灣後對錢復談到,日本外務省官員對此“立場則甚為悲觀”,而具體負責此事的外務省審議官法眼晉作索性當起了抿嘴菩薩,緘口不言。1971年3月7日上午,錢復緊急趕往日月潭晉見蔣介石,請示對策。蔣介石對代表權問題明白指示“勿需過度介意,萬一中共被接受加入聯合國,我宜停止出席,並聲明中共為聯合國宣布的侵略者,依聯合國憲章,我國的地位不容更動”。
4月下旬,美國政府派遣退休大使墨菲以總統私人代表身份到台灣與蔣介石方面商談聯合國代表權問題。4月23日下午,蔣介石在陽明山中山樓接見了墨菲。這次談話前後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由於涉及機密,連馬康衛都沒有獲准參加。墨菲表示:“此項談話內容只能讓最少數人知悉,因此他將不會利用美國駐華大使館的電報做書面報告,而是擬於回到華盛頓後,以書面報告面呈尼克松 ”。墨菲表示,由於國際形勢的急速變化,美國如再堅持過去支持台灣在聯合國席位的方案,“兩年之內必遭全面失敗”,而美方在與蔣商談前“尚無新方案”,但希望以“雙重代表”、“不明確規定何方為中國之唯一代表”、“避免觸及安理會席位”、保留蔣介石政權在聯合國席位的方式“解決”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問題。而蔣介石也向美國人攤了牌,明確了必須確保在“大會及安理會的席位”的底綫。
墨菲返美一個月後,美方一直毫無動靜。5月26日,“外交部長”周書楷指示錢復發報給駐美“大使”沈劍虹,請他催問美方的態度。7月1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告訴沈劍虹:美方對代表權的立場與台灣方面相當接近,仍擬依照四月下旬墨菲大使訪台時所洽商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