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朝鮮戰爭期間 中朝高層關係內幕(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6 10:01:14  


 
  2、關於中朝軍隊的統一指揮問題

  中朝首次會談只談軍隊配合

  雖然由於中國領導層內部的意見分歧和蘇聯在出動空軍的問題上猶豫不決,10月1日至18日期間,中國派兵赴朝作戰的行動一再受阻和出現反覆,但毛澤東本人的決心從來沒有改變。在周恩來赴蘇與斯大林討論武器裝備和空軍援助的問題時,中朝已經開始商談中國出兵的具體事宜了。不過,因情況緊急,雙方並未就出兵後的指揮、通信、補給、運輸等一系列問題進行討論,更沒有達成任何協議。

  10月8日毛澤東即致電金日成,通知中國已決定出兵,並要朝鮮政府內務相樸一禹到沈陽與彭德懷和高崗商議志願軍入朝諸項事宜。當日樸趕到沈陽,但並未談及志願軍入朝的具體事項,只是根據金日成的要求,催促中國部隊立即出動。樸一禹還說,目前金日成在德川,金的意見是志願軍的指揮所也設在那裡。這就涉及到了對中朝軍隊的統一指揮問題。

  據柴成文觀察,金日成開始的想法比較簡單,即在敵情緊迫的情況下,請求中國出動軍隊幫助朝鮮頂一陣,這樣,軍隊的指揮權自然要由朝鮮領導人掌握。當他得知中國準備派幾十萬部隊分批入朝作戰後,才感到事情重大。顯然,由朝鮮人來指揮中國軍隊是不現實的。因此,金日成只是提出雙方指揮所合在一起。

  彭德懷當然另有一番考慮。首先,斯大林在10月1日建議中國出兵的電報中明確表示,志願軍“當然由中國的指揮員統率”。其次,在朝鮮的所見所聞,實在令人對朝鮮人的軍事指揮能力擔憂。後來彭曾對柴成文講:“我要對中朝人民,對幾十萬士兵負責啊!”因此,在彭德懷看來,根本不存在將中國軍隊交給朝鮮指揮的問題。

  至於對朝鮮軍隊的指揮,一則不了解朝鮮方面的主張,二則人民軍主力部隊已經潰散,新兵正在中國境內整訓,尚無法直接參與軍事行動,此時還不宜提出。於是,當10月21日彭、金在大榆洞第一次會面時,雙方均未提出統一指揮問題,只是在談到兩軍如何配合時,金日成同意派樸一禹駐彭處保持聯絡。

  兩軍統一指揮作戰提上議事日程

  10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任命樸一禹為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副政委,黨委副書記。

  隨著戰事發展,兩軍統一指揮的問題漸漸提到議事日程上。在第一次戰役期間,彭德懷屢次報告,因中朝之間缺乏協調———語言不通、地形不熟、朝鮮勞動黨政軍民撤退堵塞道路等等,使“志願軍行軍作戰受阻”,特別是還多次發生人民軍誤擊志願軍的事件。在物資供給、交通運輸等方面,由於沒有統一的協調指揮,也出現了混亂的局面。

  為此,彭德懷通過北京委托中國使館人員向金日成提出作戰中的協調統一問題,希望人民軍總部能够靠近志願軍總部。11月7日彭又請樸一禹面見金日成,反映幾個問題。但商談3天的結果令人失望:1、開辟敵後戰場問題,由於什特科夫堅決支持中國方面的主張,決定派方虎山和崔仁兩個軍團深入敵後,金日成對此勉強同意。2、兩軍配合問題,金日成堅持只派參謀擔任通信聯絡,交換情報,既不同意兩軍總部靠近,更不同意採取聯合的形式。3、對待逃避兵役的朝鮮平民問題,金日成同意志願軍幫助召回逃跑者,但實際上準備以反叛罪名對這些人進行武裝圍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