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周恩來:原子彈、導彈、衛星都離不開“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31 14:27:56  


“東方紅一號”衛星內部。
 
國家三年經濟困難,衛星發射計劃延期

  衛星要上天,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很難的一件事,就是研製所有裝在衛星上面的儀器,要在地面上建一個平台,模擬高空真空環境,儀器在這個地方運轉先試驗好;送生物上天,也要在北京建立高空模擬實驗設備,就是衛星上天以後儀器怎樣運轉,在地面真空的條件下,所有的儀器、生物等等,都要先進行試驗。再加上衛星本體,搞什麼儀器等。例如熱控:衛星在空中運行時,向陽面溫度高達攝氏100度以上,背陰面低至攝氏零下100度以下,而儀器設備必須保持在攝氏零下5度至零上40度範圍內才能正常工作。力學所的後起之秀,後來擔任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的閔桂榮等通過大量的測量、試驗、計算和理論分析,採用兩個所研製的多種溫控塗層,使儀器艙內溫度達到總體設計要求。

  中央專委決定,衛星任務要科學院承擔,衛星本體主要由科學院研製。科學院也組織有關部門配合。研究工作中需要搞許多非標準設備。比如,地面模擬真空實驗設備,要有關部門幫助做出來,我們在地面上才能試驗,而且要在真空條件下試驗。我們科學院在北京還建立了科學儀器廠,作為人造衛星的總裝廠,而當時科學院的外匯有限,我們花外匯購買的好設備都放在科研儀廠,這個廠能做好多好東西。

  由於三年經濟困難,兩位中央常委、副總理陳雲、鄧小平分別對我說:“衛星還要搞,但是要推後一點,因為國家經濟困難。”1959年1月21日,我在院黨組會上傳達了中央書記處總書記鄧小平的指示:“衛星明年不放,與國力不相稱。”

  隨後,院黨組召開會議,調整空間技術計劃,提出“大腿變小腿,衛星變探空”的工作方針,決定調整機構、停止研製大型運載火箭和人造衛星,把工作重點轉向研製探空火箭上來。這次調整不是任務下馬,而是著重打基礎,先從研製探空火箭開路,開展高空探測活動;同時開展人造衛星有關單項技術研究,以及測量、試驗設備的研製,為發展中國航天器技術和地面測控技術做準備。

  院黨組提出的具體方針是“以探空火箭練兵,高空物理探測打基礎,不斷探索衛星發展方向,籌建空間環境模擬試驗室。”實際工作首先集中力量研製T—7型氣象火箭,同時,與五院合作研製和平1號探空火箭。1959年5月4日,錢學森主持了和平1號火箭協作分工會議,就遙測系統、箭上儀器、結構設計、彈道測量、與靶場掛鈎問題作了具體安排。參加會議的有五院劉秉彥、梁守槃等,科學院有穀羽、趙九章等。

集中力量研製探空火箭,為衛星開路

  1961年4月前蘇聯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引起我國科技界和國防部門的極大關注。中國科學院組織了星際航行座談會,由裴麗生副院長主持,每一次由一個專家主講一個專題。6月3日的第一次座談會由錢學森作題為《今天蘇聯及美國星際航行中的火箭動力及其展望》的中心發言;第二次由趙九章講《衛星的科學探測和氣象火箭測量》。每次中心發言後,他們都請科學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人們得出一個共識,搞衛星,實際與導彈是互為表裡,互為作用的,發射衛星與發射導彈所需要的火箭加速是一回事。大家還就發射衛星是用二級還是三級火箭進行過不同意見的熱烈討論。後來相繼報告和討論了衛星的通信和測控、衛星本體溫度控制等各種科技問題。座談會延續3年,共舉辦12次,提出了許多有益的設想和建議,這不僅活躍了學術思想,而且為後來的衛星上馬提供了知識儲備。

  T—7型氣象火箭是一種探測60—80公里以下的大氣溫度、氣壓、風向、風速空間探測系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包括運載火箭,飛行器、能源、天線,探測儀器,環境模擬試驗,地面發射,遙測、跟蹤測軌,時間統一和數據記錄處理等各個分系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