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運交匯的路口
第二批殘軍撤台後,為了避開緬軍和泰國政府軍的追剿,段希文帶著5軍逃到一個僅有20多戶人家的傈僳人村子密索隆。密索隆易守難攻,滿山的原始森林雖有老虎出沒,卻可開墾山地。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和發音,段希文給這裡取了個吉祥的名字:美斯樂。5軍就在這裡安下了家。
段希文個人出資辦了小學,教授漢字,傳授中華文明。自孤軍第二次撤台後,從台灣而來的各種援助就隨之斷絕。段希文明白,反攻大陸已成泡影。上世紀70年代初,他做出了對孤軍來說至關重要的決定——宣布“放棄反攻大陸,不與大陸為敵”。
這是孤軍在泰國艱難生存的轉折點。
這一年是1964年,常麗芳28歲。入泰14年,她早已是一個久經叢林戰的女兵。在劉紹湯的撮合下,她與運輸隊排長馬文通結合了。
她後來生了三個兒女。在她女兒馬嘉媛的童年回憶里,每個夜晚都看著母親的勞作入睡,家裡堆著似乎永遠也縫不完的軍用被服、子彈袋、運送糧食的米袋。
因為,孤軍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安定。先是為了地盤與泰國政府軍打,站住腳後為了爭奪押運毒品的渠道和坤沙的張家軍打,最後是為了生存權與泰國共產黨打。
孤軍經歷了多次決定命運的戰役。
1970年12月開戰的叭當戰役,泰國國防部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邀孤軍出戰。條件是收複叭當後,孤軍可成立“泰北民眾自衛隊”。對孤軍來說,有什麼比能保留槍支和長期住在美斯樂更誘惑的?
此後5年中,孤軍聯合泰國政府軍6次出征,為泰國政府奪回了叭當,令泰方朝野皆驚。
1980年,69歲的段希文心臟病猝發去世。他的參謀長雷雨田掌管五軍。孤軍在泰國的命運,走到了決定性的1981年。
今天,美斯樂的泰籍華人還時常提起這一年。在第一代孤軍老者口中,它是民國70年或2525年——他們習慣於民國紀年的方式,同時也適應了這個佛國的佛歷紀年。
1981年2月16日,孤軍再度為泰國政府出征,3月8日取得考牙之戰的勝利,泰國內戰結束,泰國王室及泰國政府的地位再無威脅。孤軍得到的回報是:有戰功的和傷亡人員家屬可獲得泰國身份證。
戰後,普密蓬國王走進簡陋帳篷里,看望傷員。對尊崇王室的泰國人來說,這是多大的榮耀啊,而這些傷兵們對國王俯下的身子竟然無動於衷。有人告訴國王,他們是不懂泰語的中國人。
泰王至此才知道孤軍和政府這樁“參戰”與“入籍”的交易。普密篷親自簽發了第一批2000個泰國公民證給這些泰北流浪者,他們子女到了15歲即可入籍泰國。
中國孤軍在泰北的窘境由此扭轉。他們從此,是生活在山上而不是被困在山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