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地國親師
今天的泰北,華人的生活業已發生很大變化,禁毒後的美斯樂,果林茶園成為支柱經濟,這塊建有皇家佛塔的風水寶地已成國際觀光區。
一些經濟相對富裕的家庭希望孩子們在曼谷、清邁或國外的大學畢業後,回家創業。第二代積累下的財富,第三代正在用於求學。更多的家庭是希望孩子能在外面多掙些錢,家裡可以蓋起樓房,買得起汽車。
在美斯樂,每年都有不下20戶人家往曼谷輸送大學生,他們有的從曼谷畢業後又出國留學。從曼谷或清邁的大學畢業後,只有少數孩子願意回美斯樂來創業。畢竟在曼谷工作機會多,會華文的學生又能找到一份月薪七、八千或上萬泰銖的工作。
隨著泰北生活的改善、孤軍子弟在泰國就業機會的增多,自然地挽留住一部分華人青年。看到收入水平與台灣相當,他們開始也像老一代那樣,願意落地生根。
泰北的中國人家裡,都供著“天地國親師”的牌位。他們看上去比中國大陸更恪守這種人類敬畏與感恩的傳統,歷史與現實,又將泰北華人的家國概念塑造得層次豐富。
兩岸和解啟動以來,孤軍第二代中很多人都參與過和大陸的商貿來往,第三代的發展方向變得多元。一位開茶社的老板告訴我:“孩子發展由他們自己定了,想去大陸發展也行,你們兩岸都開始和解了,我們還怕什麼;到台灣也可以;留在英國也可以。到清邁也沒問題,那兒房租比台北低。回到美斯樂?當然好啊,這裡有家嘛”。(摘自:《看歷史》雜誌 2010年6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