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保存的毛澤東遺物中,有一些珍貴的古詩詞歌曲磁帶,這是1975年文化部組織幾位藝術家為正在患眼疾的毛澤東錄制的。其中8盒磁帶上均錄有同一首詞,錄了12遍之多,可見毛澤東當年對它的重視和喜愛程度。這就是南宋張元幹的《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以下簡稱《賀新郎》——筆者注),分別由蔡瑤銑、岳美緹、計鎮華三位演唱家用南曲、北曲兩種唱法演唱。這些磁帶保存完好,播放時音質純正,激昂的曲調在今天聽來仍動人心弦。原詞如下: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萬裡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在錄制的12遍詞中,有7遍最後兩句依張元幹原詞,唱作“舉大白,聽《金縷》”,而另有5遍這兩句改為“君且去,休回顧”。據當時參與錄制工作的張曉輝回憶,這首曲子錄好後送到毛澤東處,時隔數日,毛澤東突然改動了曲詞中的最後兩句。毛澤東是在什麼情況下改動這兩句的?為什麼要這樣改?流傳的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一、表達對董必武的哀悼
曾擔任毛澤東醫護人員的藍桂英回憶: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去世,毛澤東一天不吃東西,也不說話,只是將《賀新郎》的錄音反覆聽了一整天。他時而躺著聽,時而用手拍床,擊節咏嘆,神情嚴肅悲痛,借這首詞中的某些句子寄托自己對董必武和其他戰友的懷念。沒過幾天,他把詞的最末兩句改為“君且去,休回顧”,讓錄制組重錄,說原來兩句“舉大白,聽《金縷》”太傷感了。
據此,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董必武傳》和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編寫的《走進毛澤東遺物館》等書,均採用毛澤東改詞悼念董必武的說法。
二、寄托對周恩來的情感
1972年10月至1975年6月,毛澤東曾安排人員校點注釋86篇古代歷史文獻。曾參加“大字本”古籍注釋工作的劉修明認為,毛澤東對《賀新郎》的修改與病重的周恩來有關。周恩來在1975年2月四屆人大後病情惡化,每日便血。毛澤東曾囑張玉鳳詢問周恩來的病情。3月20日,周恩來在給毛澤東的親筆信中寫道:“我因主席對我病狀關懷備至,今又突然以新的病變報告主席,心實不安,故將病情經過及歷史造因說清楚,務請主席放心。”這一背景同毛澤東布置注釋《賀新郎》的時間(4月18日)比較接近。毛澤東把這首詞的最後兩句“舉大白,聽《金縷》”改為“君且去,休回顧”,證明他已清楚地意識到周恩來病情的嚴重性。這首詞,寄托著他同這位相處幾十年、在處理國家大事上須臾不能離開的老戰友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