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白修德與他的“中原大饑荒”報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10 11:07:15  


 
  喬伊斯.霍夫曼(Joyce Hoffman)在《新聞與幻象——白修德傳》(The odore H.White and Journalism As Illusion)中這樣描述白修德的哈佛生涯:他在哈佛讀書時候,發現“哈佛的共產主義者多如虱子”,他曾站在圖書館寬闊的階梯上,將一只拳頭揮向天空,宣稱道:“我主修歷史!我要領導一次革命!”他將自己描述為“溫和的馬克思主義者”。
 
  在哈佛大學期間,白修德是後來成為著名漢學家和歷史學家的費正清(JohnK.Fairbank)的第一位弟子。白修德很早就對中國這個東方國家充滿興趣,他在哈佛期間修讀了中國歷史。在費正清的影響下,他開始嘗試著以政治化的眼光看待中國。在師生關係之外,兩人也是畢生摯友,白修德離開哈佛後一直與費正清保持緊密關係。他甚至以費正清的姓Fairbank為兒子大衛.費爾班克.懷特(David Fairbank White)命名。
 
  1938年,白修德以優異的成績從哈佛大學畢業。與他同期畢業的同學中還包括小約瑟夫.肯尼迪(Joseph P.Kennedy,Jr.),即後來的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哥哥。畢業後,白修德申請到一筆海外旅行獎金,他帶著這筆錢和費正清的介紹信踏上中國的土地,來到了當時國民黨所在地——“陪都”重慶。
 
  二戰時期的駐華記者生涯
 
  白修德是二戰時期西方記者進入中國活動的一個縮影。他1939年就來到了重慶,開始向西方報道中國的情況。最初,白修德在重慶的工作是國民黨宣傳部門的顧問,隨著對中國的了解不斷加深,他逐漸成為了一名中國戰局和政局的自由報道者。白修德從1939年開始就跟隨國民政府,深入觀察了中國的政治情況變化,經歷了重慶國民政府一系列重大事件。因此,從時間上而言,他比一般西方記者到中國報道二戰戰況和國共角力都要更早。


後來,另一位對中國充滿興趣的美國人——美國《時代》雜誌的創立者和出版人亨利.盧斯(HenryR.Luce)了解到了白修德的新聞視野和敏銳的捕捉能力,於是邀請他為《時代》雜誌供稿。於是,白修德成為了二戰時期《時代》雜誌在中國的通訊員。
 
  1942年,白修德衝破重重阻撓報道了河南省的大饑荒情況。這段報道經歷大大增加了他的影響力,也使他對於國民政府的失望與日俱增。在他看來,這場大饑荒雖然有“1893年光緒皇帝統治以來最嚴重的旱災”這樣的自然因素,也有日本侵華的外部因素,但是令他“最為憤慨”的是,當時中國的無政府狀態導致了這場人禍。
 
  他後來在《探索歷史》中記錄:“如果政府採取行動的話,則不致於有這麼多的人死於饑饉,這種死亡是人為的”,“中國‘政府’在聽任這些人死去,或者說是無意中把他們活活餓死。這個政府正在同日本打仗,為了戰爭,它橫征暴斂。可是,它又不信任自己的貨幣,戰場上的軍隊奉命可以徵收糧食和實物來維持給養。軍隊在河南幹的勾當就是大量徵收軍糧,數額超過了土地的產量。他們弄光了農村的糧食;他們又不從有餘糧的地區運進糧食來;他們根本不顧老百姓的死活。”(《探索歷史》,北京:三聯書店,1987年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