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朱熹注解認為此處“鬼神”指天地之功用、造化之跡,而“德”乃指“情性功效”。這當然是理學家的解釋,但究其原始本義,恐怕此處“德”便是指某種神秘莫測的超個人力量(vast impersonal forces)。
殷墟甲骨蔔辭中已有“德”字,含義不明,島邦男認為其意與“循”相近,李澤厚認為其與禮儀規範有關。但這應該都已是後起之意,從存世文獻來看,《莊子·天地》所論恐怕最近於其本來面目:“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謂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同乃虛,虛乃大。合喙鳴。喙鳴合,與天地為合。其合緡緡,若愚若昏,是謂玄德,同乎大順。……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聖人之道也。”這裡明白指出:“德”是天地之間化生萬物的原始力量,而只有順應天道,達到天人合一之境,一個人才能成就“德全”。
這又涉及另一層意味:人可以獲得“德”這種天地之間的神秘力量。據許慎《說文解字》:“德,升也。”段玉裁認為訓作“登”與“得”,從甲骨文字形看,“德”的聲旁“彳”表“獲得”之意,而右邊則是“直”與“心”,其本義應指內心獲得的特殊魅力。周策縱在《古巫醫與六詩考》中認為,“德”最初的含義應比“道德”或“德性”這樣的抽象概念更為具體:“德字所從之直,可能說成從目之直視,而另一方面也可能象種子的發芽,所以古時這字既有徼循之意,而更常有生殖潛力的含義,從植、殖、值諸字還可見到一些端倪。德字早期即表示這種繁殖的潛能,《韓非子·解老篇》:‘德也者,人之所以建生也。’可能還保存這初義。德字因此也就有得來之意。”
在此不妨參見英語“德”(virtue)的語源含義:它源於拉丁語詞根vir(“man”,男人),現在英語中仍有一系列詞與此有關,如virile指“有男性氣概的;有生殖能力的;精力充沛的”、而virtuous(有德行的)源出晚期拉丁語virtuosus,本義也是“道德力量;(戰爭中的)勇氣;男性氣概”。但在漢語中有所不同的是,“德”不僅表明一種內在的潛能,還尤其強調這是得自天地之間所蘊藏的神秘力量,相當於說“天賦異禀”,因此許景昭《禪讓、世襲及革命》一書中認為,在某些語境中,“德”最好譯為“favor”(天賜的德性)或“grace”(天賦的德行)。對此種力量,所側重的與其說是繁殖力、男性氣概,不如說是一種能通過無形的感化,促使人順從的力量,所謂“以德服人”。一言以蔽之,一個人有“德”,就意味著讓人看到超凡力量附體顯靈(hierophany),即神聖事物通過此人向我們展示它自身。
在這樣的觀念之下,人體也是一個小宇宙,能將超凡的宇宙力量內化,那自然便是人中最傑出者。據《管子·內業》:“凡物之精,此則為生。下生五穀,上為列星。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