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德”是如何擁有超凡力量的?
http://www.CRNTT.com   2020-04-25 11:45:53


 合法性,證明上天已經選擇此人,這既是個人的特質,又關係到整個共同體的興衰。《尚書·召誥》:“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即是說,只有依靠德治,才能承受天命,保持國祚。

  既然如此,就可理解,在古人心目中的“聖王”,起初本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強調他如何協調宇宙秩序,因為“天事”與“人事”是一體的,均為聖王之職責。東漢時成書的《白虎通》中說:“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靈,感天地,正四時,出教化,宗有德,重有道,顯有能,褒有行者也。”這裡的“天子”就是一個交接天地、接受其超凡力量並理順所有事物秩序的巫王形象,而“明堂”就是它與宇宙樞紐交通的儀式中心。

  如何才能證明一個人具備“德”?對此或許可以類比藏傳佛教中找尋轉世靈童的過程:通過此人的種種作為與事跡,觀察他身邊的神性征兆,可以判定他已被上天賜予“德”。此類記載極多,如《左傳·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白虎通》認為可以感應天地,自動召喚祥瑞湧現:“天下太平,符瑞所以來至者,以為王者承天統理,調和陰陽,陰陽和,萬物序,休氣充塞,故符瑞並臻,皆應德而至。”反過來說,一個人“有德”,即證明他已將天地之間的超凡力量內化為自己的禀賦,而民眾的使命就是識別出這樣的人物,並追隨他,將共同體治理的權力交予此人手中。

  公元前655年,晉人假道伐虢,宮之奇勸阻虞公時說了一番話:“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左傳·僖公五年》)在此可以明白看出,在當時人們的觀念中,鬼神、上天、人民這決定邦國命運的三者,都以君主的“德”為轉移,所謂“德輝動於內,而民莫不承聽”(《禮記·樂記》)。
由此來看,中國人所說的“德治”,其實就其本源而言是出於“君權神授”的觀念,然而,到後來則演變出複雜的政治思想體系,這一切的變化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來源:澎湃新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