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守風雨30載
1942年,由於抗戰吃緊,巴金的一些同事先後離開了當時共同工作的桂林文化生活出版社,這使巴金頓感悲寂。體貼入微的蕭珊不等大學畢業,就來到巴金身邊:“你不要難過,我不會離開你,我說過在你身邊的。”
姑娘的摯愛幫助巴金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里,巴金為維持生計拼命地寫書、譯書、編書,他不能被經濟問題所困擾,更不能影響自己的創作心境與創作質量。他寫出了《火》第三卷,翻譯完了屠格涅夫的《父與子》、《處女地》。這樣,他的侄兒、侄女的學費有了,結婚成家的費用也沒問題了。1944年5月1日,巴金在桂林漓江東岸,借了朋友的一間木板房當新房,他們沒有添置一絲一棉、一凳一桌,只有巴金4歲時與母親的合影,作為祖傳的珍貴家產。也沒有什麼可安排的,只委托弟弟李濟生以雙方家長名義,向親友印發了一張旅行結婚的“通知”。第二年,他們生下了女兒李小林,5年後,又添了兒子李小棠。
近30年的相親相愛,相濡以沫,他們從未吵過一次架,紅過一次臉。在“文革”的歲月中,蕭珊和巴金互相支持、互相關懷。巴金不知向蕭珊隱瞞了多少次自己所遭受的非人待遇,蕭珊也替巴金承受著銅頭皮帶的毒打。1972年7月底,備受精神摧殘的蕭珊患了直腸癌。手術前,蕭珊對巴金說:“看來,我們要分別了1巴金用手輕輕地捂住蕭珊的嘴巴,低下了頭,肝膽欲裂。1972年8月13日中午,蕭珊與世長辭。她在臨終前一直念著巴金的名字。蕭珊故去後,她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臥室里,巴金的床頭放著蕭珊的譯作。巴金時常對著這些物品出神。巴金對蕭珊一往深情,寫了《懷念蕭珊》、《再憶蕭珊》,還有《一雙美麗的眼睛》等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