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國“後女性主義藝術”的意義政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5 00:17:52  


  中評社北京2月5日電/藝術國際刊載佟玉潔的專文,討論中國“後女性主義藝術”的意義政治,全文如下:

  跨越或者超越性別體系的意義政治,無論異性戀還是同性戀都無法形成。因為由異性戀和同性戀帶來的性別主義的兩分法,都將無法完成多元性類別的政治的烏托邦。當我們驚奇的發現世界上有無窮無盡的性類別,而且性類別自由的身份總是為我們帶來意外的驚喜。作為性身份多維度的創造與非常態的表達的意義政治,挑戰規範,模糊性類別,使性與性別不在成為沉默性的結構。首先,意義政治是在完善性別政治、身份政治的基礎上提出的酷兒文化。酷兒文化的突出特點是性別的反串、角色的表演。從性身份到性別身份的自由的選擇,以及角色的性化與非性化的多元體驗與創造,凸顯意義政治的理念。並由意義政治誘發的公共意識的集體發聲,使得公共空間民主政治成為可能。此時,作為意義政治的酷兒藝術有了獨立於體制主流藝術之外的文化面貌。如果說作為性身份的異性戀與同性戀是靜態意義的性政治,依然沒有擺脫性別身份的二元對立狀態,導致著文化的差異中的對立情緒的加劇,那麼具有流動性與變化性的性身份,是一種動態意義的性政治,它體現出的性多元論所具有的開放性,將緩和文化的差異中的對立情緒。其間,意義政治多元文化的可選擇性,不僅消除了異性戀與同性戀文化的差異中的緊張感與危機感,而且使得性身份中的性別的反串、角色的表演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意義。如果說同性戀與異性戀是已經被標簽化了靜態意義性身份,那麼正向酷兒理論家所希望的那樣“尋求身份本身的超越”①是動態意義的性身份政治的開始。意義政治主張的性身份的多元表達,而性身份的不確定性,又增加了更廣泛的政治表達的空間。此時,性身份的表演的多元化,在欲望闡釋的美學基礎上建立了關於酷兒文化的社會學。在當代,早期的同性戀的概念已從病理學中解放出來,作為一種選擇,一種象徵,一種多元化的性取向,進入了社會學領域,並且成為多元性表達的酷兒文化。與此同時,流行歐洲的後現代解構主義思潮,為解構性別身份建立多元的性類別,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文化資源的互動以及文化資源的共享,成為廣義的文化酷實踐。而狹義的文化酷實踐是性身份與性別身份多元體驗與創造。如果說同性戀藝術是質疑異性戀性體制中的性器霸權主義的一種賦權運動,那麼,作為意義政治的酷兒藝術則是解構性與性別話語權力結構的性別越軌行動。在中國女性主義藝術中,身份政治的女同性戀藝術製造的中國社會視角的政治文化的理念,為女權主義藝術爭取到了差異政治的話語空間的同時,意義政治的女酷兒藝術製造的中國社會多維視角的政治文化的理念,為女藝術家多元表達建立了更廣闊的權力話語的平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