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7日電/中國新聞出版報報道,經過兩年時間籌備的方所書店,究竟想帶給廣州這個城市怎樣的感覺,又將如何去影響城市中人們的生活方式?它的理想很美好,它的生存會不會如民營書店一樣很艱難?那就聽聽“方所人”對於這種新的商業模式的理解與期許——
倒下的光合作用,消失的不只是一家書店,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正因如此,在冬季蕭瑟中開業的廣州方所書店,便引來媒體和讀者的無數目光。“我們做的不是書店,而是一個文化平台,一種未來的生活形態。”方所策劃總顧問、台灣誠品書店創始人之一廖美立在採訪中對《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如此反覆強調。
讀者的反映似乎在印證著廖美立的話,在微博上,愛閱讀之人都為方所的出現而興奮與激動。@咨言說:“對我這個所有買書行為都改為網上進行的人來說,這樣一個所在簡直像是夢境。陳設環境、燈光、書、淡淡的鋼琴音樂、咖啡香,滿足所有想象。”方所負責宣傳的徐淑卿也表示:“開業那兩天,接連遇到北京、上海、台北的朋友,聽到方所開業的消息都紛紛跑來,從那時起我就相信方所已經成為廣州一個文化據點了。”
內地及台港三地人共同創業
方所的投資人是國內原創服飾品牌“例外”董事長毛繼鴻,還有兩位高管,一位是前面提到的廖美立,現在是台灣行人文化實驗室執行長,還有一位是來自香港的藝術顧問。廖美立說,這可以說是內地及台港三地創業人共同在創作。
在這3位高管中,毛繼鴻雖然沒有書店從業背景,但他對書店一直有一個夢想:在一個城市中,必須要有一個實體的平台,讓更多創作者在這裡發聲。我們希望可以給作家一個安定的家,讓他們可以在這裡和讀者面對面交流對話。“廖美立有豐富的書店從業背景經驗,同時亦在藝術領域涉獵頗多。除了高管,方所中層亦有不少人都浸淫書店多年。如運營總監譚白絹是地道的台灣人,曾在台灣運營過4家誠品書店,還在法國的法雅客書店、英國的連鎖影城、新加坡大眾書局工作過;圖書總監蔣磊,在西希沃特、學而優、當當網都就職過,現在“為紙質書探索未來,在生活美學店裡賣”,並自稱“終身紙質賣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