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損壞的福島核電站 |
一年前的3月11日,日本東北部近海發生里氏9.0級強震,接踵而至的高達十多米的海嘯最終導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反應堆爆炸及放射性物質泄漏,並迅速惡化為核電行業最嚴重的7級事故。中國國務院事後決定對國內在建及運營的核反應堆馬上進行全面的安全檢查、並暫停審批新的核電項目。福島核危機一年過後,做為有著全球最雄心勃勃核電建設規劃的國家,中國雖然對核電安全的重視程度有了不小的改進,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國內核電行業暴露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卻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福島核危機對中國的警示首先反映在國內當前的核電安全監管體制難以適應行業高速發展的需求。在中國的政治體系下,負責核電項目審批及規劃的發改委及能源局屬於最強勢的政府機關,而國家核安全局的主管機構環保部卻是一個相對弱勢的部委。行政級別的反差、核安全領域多頭監管的現狀、各利益集團的互相牽制導致了福島核危機一年後國內核電安全監管體制的改革還遲遲沒有啟動。如何盡快打破核電領域發展第一、安全為輔的行政體制格局,是中國領導層未來不得不面對的重大政策挑戰。
中國民用核設施的安全監督是由環保部下屬的國家核安全局負責。福島核危機後,環保部卻有官員迅速出面力挺國內核電開發。中國核電安全監管機構的主管部委這種毫無必要的公開表態與其下屬機構的核電安全監管職責因此形成了事實上的利益沖突,這是國內未來核電安全監管體制改革過程中需要深刻警醒的一個問題。
福島核危機後,不少國內民眾在專家出面闢謠後還繼續搶購碘鹽。這個現象一方面說明由於國內核電行業長期缺乏透明度而導致民眾不具備核電事故相關的基本常識,另一方面也真實反映了國內政府部門與體制內專家社會公信力有待大力提升的現實。不過遺憾的是,國內核電行業透明度不高並導致社會各界疑慮重重的現狀至今還沒有大的改觀。今年1月25日,日本有媒體報道北京郊外房山區的一座快中子實驗堆在2011年10月曾經發生過核反應堆事故。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出面闢謠之後,國內網民對官方隱瞞事故的懷疑反倒進一步加深。直到日本有關機構公開澄清該事件屬於誤報,中國民眾的疑慮才開始逐步消除。
中國一直屬於家族社會的範疇,因此中國人的信任感本來就難於超越家族與朋友的層面。建國後,國內大規模的政治運動、政府選擇性執法的行政風格、以及前衛生部長試圖隱瞞非典真相等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更是將社會層面的信任感基本消耗殆盡。中國政府未來如何重建與公民社會之間的信任雖然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過中國領導人如果能以大力改善國內核電行業的透明度做為推進該議程的切入點之一,應該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