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有趣發現:近親不如遠鄰 熟友非關鍵人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20 11:09:41  


社交網絡多樣性越強,經濟排名就越高。
  “一起同過窗,一起扛過槍”的人或許是你最信賴的。不過在要用到“關係”的時候,他們卻不是最關鍵的。與此同時,社會學家還會告訴你——別跟熟人合夥。
 
  俗話說“社會關係就是生產力”。人脈在現代社會尤為重要。不管你喜不喜歡,有時候總要依賴各種關係才能把事辦成,求人未必可恥,孤獨未必光榮,“關係”,是個正常的現象。也許在很多人眼中,建立有價值人脈的關鍵是尋求一種比較親密的關係,比如“一起同過窗一起扛過槍”,但社會學家們卻恰恰不這麼認為。
 
  著名社會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Mark Granovetter,曾在70年代研究了在波士頓近郊居住的專業人士、技術人員和經理人員是怎麼找到工作的,並把研究結果作為他在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發表[1]。Granovetter找到282人,從中隨機選取100人做面對面的訪問。發現其中通過正式渠道申請,比如看廣告投簡歷,拿到工作的不到一半。100人中有54人是通過個人關係找到的工作——當宅男們還糾結於簡歷怎麼寫才好時,一半以上的工作機會已經讓那些有關係的人先拿走了。
 
  靠關係不新鮮,但靠什麼關係卻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窮人和富人的人脈結構
 
  所謂多個朋友多條路,那麼這條路到底更有可能是什麼樣的朋友給的呢?Granovetter發現,真正有用的關係不是親朋好友這種經常見面的“強聯繫”,而是“弱聯繫”。在這些靠關係找到工作的人中只有16.7%經常能見到他們的這個“關係”,也就是每周至少見兩次面。而55.6%的人用到的關係人僅僅偶然能見到,意為每周見不到兩次,但每年至少能見一次。另有27.8%的幫忙者則一年也見不到一次。也就是說大多數你真正用到的關係,是那些並不經常見面的人。這些人未必是什麼大人物,他們可能是已經不怎麼聯繫的老同學或同事,甚至可能是你根本就不怎麼認識的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不在你當前的社交圈裡。
 
  Granovetter對這個現象有一個解釋。整天跟你混在一起的這幫人,很可能幹的事跟你差不多,想法也很接近,如果你不知道有一個這樣的工作機會,他們又怎麼會知道?只有“弱聯繫”才有可能告訴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Granovetter把這個理論推廣成一篇叫做《弱聯繫的強度》的論文[2],此文有可能是史上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社會學論文,大概超過了兩萬次。這個研究的數據如此簡陋,思想如此簡單,然而其影響是深遠的。現在“弱聯繫”這個概念已經進入勵志領域,2010年有人寫了本書叫做《超級人脈》[3],其中大談弱聯繫的用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