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9日電/據新華網報道,艾是純陽之草,能驅逐寒氣,又名冰台、香艾、蘄艾、艾蒿、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為菊科蒿屬植物,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調經安胎的作用,是止血的要藥之一,為中醫婦科常用藥物。
關於艾草最早的記載,是其作為引取“天火”的媒介。我國有關物理、化學方面的重要文獻《淮南萬畢術》中記錄了關於冰透鏡取火的內容,“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這可能也是艾別名“冰台”的由來。
艾蒿具廣泛生物活性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艾蒿具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皮膚病、慢性肝炎、三叉神經痛、關節炎的功效,還可以軟化血管,抑制痢疾杆菌、傷寒杆菌等病原菌的生長。艾蒿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能夠起到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和抑菌等作用,有很好的開發利用價值。
北京中醫醫院中藥師崔一然表示,艾有生熟之分。生艾為艾葉采來自然陰幹;熟艾則是經過反覆揉、搗,做成艾絨,亦或是用醋炒黑,甚至炒成炭,也叫熟艾。艾草作為醫用,入藥多用生艾,灸多用熟艾,又稱陳艾,一般保存一年以上的艾葉謂之陳艾。
《孟子•離婁》雲:“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見春秋時期,艾草的療效就已被認可,“三年之艾”更是對艾草使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艾為一年生草本植物,三年之艾,並非生長三年的艾,也不是陳放三年的艾絨,而是采摘後儲存了三年之久的艾葉。
掛艾人,食艾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