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3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很多藥由於苦,孩子喝進去就吐。”“像膠囊、片劑的藥大部分只能靠掰開或磨粉,再大概分個比例給孩子,很難控制劑量,而且這樣一來,藥入口可能變得更苦了,也可能不衛生。”平時並不愛說話的李蘭蘭,孩子還不到2歲,但說起孩子吃藥,李蘭蘭有一肚子牢騷。
近年來,隨著我國各部門對兒童用藥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並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勵支持研製兒童用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根本來看,兒童吃藥靠掰、用量靠猜的成人減量版用藥的現狀仍然存在。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兒童專用藥品較少,相對應的適宜劑型、規格缺乏,兒童用藥問題仍比較突出,用藥安全面臨挑戰。因此,多位專家建議,應進一步推進政策引導研發,從醫保、定價等多方面加大鼓勵政策,並建立兒童基本用藥目錄,規範藥品說明書。
兒童劑型占比不足
兒童,由於身體各方面的器官和生理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在藥物的使用上應與成人有很大的區別,但是目前我國兒童用藥現狀令人擔憂。
博睿同信相關報告顯示,通過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患者醫療服務利用調查數據,2017年14歲以下兒童患者實際用藥7710個品種,其中兒童適用品種僅有610種,僅占7.91%,超說明書使用品種數量達7100個品種,占比高達92.09%。
值得注意的是,用藥“成人化”、超說明書使用問題不僅存在於家庭使用,對於醫療機構來說,也面臨著較大的問題。
2011年受原衛生部藥政司委托,北京兒童醫院聯合全國15家大型兒童醫療機構,對兒童用藥現狀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15家醫院兒科用藥共同目錄1098種藥品中,兒童專用藥品極少,僅45種(4.10%),有兒童用藥信息(用法用量)的僅占47.3%,不足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