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1日電/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今天發表題為“真環保?假環保?”的評論文章,指出在地球越來越熱,環保課題也越來越熱之際,很多商家都嗅到了熱騰騰的商機。
文章指出,上個星期五,就有一家英國名牌公司以環保為名推出購物袋,在台灣、香港及大馬限量發售,結果,各地都出現大排長龍場面,還有人不惜通宵排隊,只為搶購這一個名為“我不只是塑膠袋”的購物袋;在台灣,甚至還出現購買者摔擠成一團,造成有人受傷的混亂場面。
這是環保嗎?爭購到名牌環保袋的人搖身一變成環保尖兵了嗎?絕對不是的,這只是一種商業炒作。
文章稱,同樣,由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發起的“Live Earth氣候危機演唱會”上週末在全球8個城市進行24小時馬拉松表演,原來的主旨是宣揚關注全球氣候變遷的訊息,不過,由於活動勞師動眾,惹來環保人士的批評,指音樂會耗用能源,製造大量垃圾,是偽善之舉。
當然,戈爾當初籌劃這個活動時,主要是想藉由一些名人的帶動,讓更多人觀注氣候問題,只不過,環保名號打得太響,反而本末倒置,讓人覺得活動只是一群人在搞噱頭,對解決溫室效應毫無助益。
文章表示,氣候變遷問題已是目前各國政府不得不關注的主要課題。一些商家開始在設計及生產產品時,作環保概念的考量,原是一件好事,像剛剛才登場的波音787夢想機,就是打著環保節能的特色,相信未來,還會陸續有各類以環保為名的商品面市。
但是,我們要警惕的是有些商家可能混淆視聽,搭環保風潮的便車,卻一點都不環保。
環保是一個概念,更是一項需要身體力行的行動。
文章指出,買環保袋的人,去超市買東西仍然左拎右提了大包小包的塑料袋;去聽環保演唱會的人,一人開著一輛耗油的名車前往捧場,這些都不是真的環保。
環保需要深根在生活裡頭,不用漏夜排隊買環保袋,不用到演唱會現場聲嘶力竭,就從不浪費水電、少吹一些冷氣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