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9月,金正日在兒子金正恩的陪同下,向在一個戲水池中玩耍的孩子們招手。 |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於本月17日去世,終結了關於他健康狀況的所有猜測,朝鮮從此告別了一個強人的統治,提早迎來了金正恩時代的到來。金正日從1994年開始主導朝鮮內政外交,歷時十六年之久,他的突然離世給朝鮮乃至世界留下了什麼遺產?
遺產一:有核的朝鮮
金日成執政期間,朝鮮就已開始核方面的研究。蘇聯東歐巨變後,朝鮮求核自保的願望變得更加急切。迫於國際壓力,朝鮮在1991年12月同韓國發表了朝鮮半島非核化的聯合宣言,承諾不實驗、製造、生產,接受、擁有、儲存、部署或使用核武器,不擁有核再處理和濃縮鈾的設備。在經過一系列錯綜複雜的外交爭鬥後,朝鮮與美國在1994年簽署了“以凍結換補償”為核心內容的框架協議,朝鮮同意凍結並最終消除他的核設施,美國則同意向朝建造兩國輕水反應堆並在建設期間為其提供重油。在金日成作古時,朝鮮在國際條約的約束下已進入到了非核的進程,因此,金正日及其他朝鮮領導人反覆強調的“朝鮮半島無核化是金日成主席的遺願”實屬有根有據。
金正日執掌大權後,儘管美朝關係有所改善,美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甚至造訪平壤,但兩國關係正常化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美國允諾的重油也無法按時按量到位,輕水反應堆的建設也成了令人心煩意亂的胡子工程。2001年以強悍保守著稱的小布什上台執政後,美朝關係重新緊張。小布什拋出“邪惡軸心國”論後,朝鮮馬上以威脅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重新核設施”相應對。中方在朝核問題上態度的重大轉變把美朝“二人轉”升級為有朝、韓、中、美、日、俄六個國家參與的“群英會”。2005年“六方會談”通過了“9.19共同聲明”,朝鮮同意在“承諾對承諾、行動對行動”的前提下,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和開發計劃。聲明墨跡未幹,朝鮮在2006年10月試爆了第一個核裝置,2009年5月又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在核不擴散漸成歷史潮流之際,金正日鋌而走險,使朝鮮從無核國家一舉成為有核國家,其動機有三:第一、對六方會談表示失望,認為會談談不出對朝鮮有利的結果;第二、美國對朝鮮的敵意政策無改弦易轍的可能,朝需核武器威懾美國;第三、朝鮮半島南北力量對比進一步朝著有利於韓國的方向傾斜,朝需以核平衡半島力量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