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金龍魚玉米油日前被抽檢出色澤和煙點項目不合格的信息,再一次觸動了公眾有關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經。金龍魚食用油生產商有關人士稱,初步判斷,問題系流通環節運輸、儲存不當所致。目前,“問題油”已經下架,但是縈繞在消費者心中的疑問仍未能解開。
一項倡導健康理念的金龍魚食用油也出現了關鍵指標不合格的問題,這一消息不免讓消費者深感不安。而有關生產商關於“流通環節出問題”的說法,非但不能很好地釋疑解惑,使人釋然,反倒加劇了公眾的疑慮。
這是因為,其一,根據食用油業內專家的意見,玉米油的色澤和煙點,與運輸和儲存之間並不存在主要的因果關聯。更何況,經營者斷無將食用油放在陽光下“長期暴曬”的道理。其二,對於食品加工企業而言,色澤和煙點這兩個項目屬於產品出廠時必檢項目,既為必檢項目,那麼,生產商在玉米油出廠時,究竟是沒有檢測出問題,還是壓根兒就沒有檢測這兩項指標?
可見,金龍魚方面在事關公眾食品安全的重大關切上,缺乏起碼的直面姿態,只是一味地將責任推到流通環節。此前蒙牛也有同樣的卸責。兩家食品行業巨頭的回應如出一轍,都將責任推向了其他環節,都試圖以此減輕事件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這樣的卸責不僅不能轉移公眾視線,還引發了質疑的狂潮。食用油關乎千家萬戶,既然監管部門已經檢測出問題所在,企業為什麼不是真誠地面對質疑,坦誠地自我檢視,卻要顧左右而言他?如此輕描淡寫,推脫卸責,企業的社會責任又如何體現?
即便如其所言,問題出在其他環節,企業也難免責。在食品安全的問題上,企業本來就應該有“全環節”負責的擔當。從原料環節、生產加工環節、流通環節,一直到銷售環節,哪一個環節都不應該放鬆警惕。這種責任一方面體現在企業對自身產品質量的掌控上,不使出現薄弱環節,從而埋下問題的隱患;另一方面,這也是對產品整體形象的責任所系。比如說,即便果真是奶農飼料黴變、小超市儲存不當導致了產品質量問題,最終受到影響的依然是消費者對食品巨頭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