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毒大米真相須徹查 選擇性公開要反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22 11:04:53  


  千呼萬喚,一份大米及米製品的抽檢結果姗姗來遲。從“名單不方便透露”到僅公布涉事餐飲單位,再到最終公開被查出的“鎘大米”及米製品品牌、批次,廣州食藥監局此番對一張抽檢結果的猶抱琵琶,著實吊足了市民的胃口,也勾起許多塵封的公共話題。

  5月16日,廣州市食藥監局公布2013年第一季度廣州餐飲環節抽檢情況,數據顯示,大米及米製品的鎘超標率高達44.4%,但同時表示具體毒大米名單“不方便透露”,引得輿論嘩然。在隨後的幾天時間裡,圍繞名單是否公布、為什麼不公布等問題,在公眾與食藥監局之間展開幾輪拉鋸。而最終被倒逼出來的問題大米名單顯示,“8個批次的鎘大米均來自湖南,而米粉製品由兩家東莞廠家生產”。

  名單公布後的公眾下意識舉動,或多為對照名單查看自家食用大米的品牌、批次,但於“好在不是”的慶幸中,卻必須要提醒和追問起碼兩個方面的關鍵問題:首先,此番公布的抽檢結果,其時間段界定為“2013年第一季度”,不由得讓人聯想到今年2月底《南方日報》曾爆出的“湖南毒大米流入廣東”報道,二者之間是否存在關聯?彼時信誓旦旦要深入調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卻僅有穗食藥監局以某種例行抽檢結果公布的形式給出些許回應,圍繞2月份“毒大米”風波所進行的政府調查,應有權威的專題發布與回應,已經拖了足夠久,不該再拖下去。

  其次,此番檢查結果屬於抽查,廣州食藥監局在未公開毒大米具體名單時曾表示此次結果是“對部分餐飲單位進行的針對性抽檢”,並用“抽樣量較少、抽樣範圍較窄,只代表局部、個別的餐飲單位米和米製品抽檢情況,不代表廣州市整體情況”的說法來安撫民心。言外之意,可能鎘超標情況並非這一“抽樣範圍較窄”的數據所顯現的那麼嚴重。然而,在詳細名單公布之後回看這一表態,卻有必要追問:還有多少鎘含量超標的大米及米製品在市場流通?食藥監局除了忙於應對抽檢結果導致的信息公開醜聞,是否應緊急啟動對全市大米質量的全面檢查(而非抽查)?並接受此番教訓,及時公開相關信息,為市民盡最大可能做好預警。

  問題大米全部來自湖南,但此次“問題大米”風波所暴露出的問題,卻不全在湖南,甚至大部分都在廣州。誠然,穗食藥監局能在檢出大米鎘超標、且不合格比例較大的情況下,選擇公布數據而非隱瞞,這或許值得部分肯定。因為如果沒有這一有瑕疵數據的披露行為,就不會有隨之而來的公眾追問和輿論壓力,被蒙在鼓裡的市民將對潛在的危險渾然不知。食藥監局擔負法定職責,設若對某些抽檢結果有選擇性公布或不公布的空間,特別是對不公開沒有嚴苛的法律追究,後果一定不堪設想。以此處推想彼處,是否有其他更多涉及公眾人身安危的關鍵數據,還依舊被埋於政府的文件櫃中?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遮遮掩掩的數據公開,“不便透露”的具體名單,所造成的惡劣影響與後果。選擇性的公開信息,對關鍵信息有所保留,最大的問題便是造成公眾的恐慌。市場上的大米有問題,且問題大米比例不小,卻不告知具體是哪些品牌、哪些批次,留給市民的只會是被放大了的普遍不安。穗食藥監局如此罔顧市民知情的舉動,究竟是機構自身的覺悟不足,還是源於某些上級部門的穩定壓力?

  毒大米固可怖,“毒權力”尤可怕。昨日,新華社刊發長文追問廣州“毒大米”風波,對關係老百姓食品安全的信息“成了有關政府部門不能說的秘密”表達憤怒。根本無須贅言的道理在於,越是遮遮掩掩便越容易導致恐慌情緒被無限制放大,這樣的後果想來亦非政府部門所樂見。2月底就曾爆出的“毒大米”,幾個月後才有食藥監局的抽檢數據,這些數據是否有拖延、押後公布的嫌疑?除了被推到台前的食藥監局,還有哪些機構和官員應為此擔責?相關情況須有獨立、權威、透明的調查,否則將很難取得公眾諒解,市民的嗆聲也不會退潮。(時間:5月21日 來源:南方都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