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司法善意扶起“摔倒的道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6 22:39:29  


  從五年前的“南京彭宇案”,到前不久的“天津許雲鶴案”、“南通殷紅彬案”,助人為樂反被誣的事件在各地頻繁上演,越來越多的人不敢對需要救助的人施以援手。最新一起悲劇發生在武漢街頭:9月3日,一位88歲老人在菜市場門口迎面跌倒,現場沒有一個圍觀者敢上前攙扶,老人最終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身亡。
  
  類似事件此前早有發生:去年12月,在深圳福田區益田村,78歲老人肖雨生在小區跌倒,保安和路人因害怕擔責不敢上前攙扶,20分鐘後,這位趴在地上的老人因窒息身亡。可以想見的是,只要“彭宇案”發生以來的道德滑坡現象不止,只要扶危濟困的後顧之憂仍在,類似悲劇,難以絕跡。
  
  助人為樂曾是全社會都有高度共識的道德規範,如今卻退化到連老人摔倒後都無人敢扶的境地,這樣的現實困境令人唏噓。我們固然可以將這種現象歸因於信任缺失和道德滑坡,但單純地強調道德教化恐怕難以奏效,還必須以司法善意來扶起“摔倒的道德”。
  
  英國思想家培根曾在《論法律》中寫道:“一次不公正的裁決,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裁決則是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以此審視我們當前所面臨的道德困境,可以發現,“彭宇案”至今餘毒未消的根源在於不公正的司法裁判在客觀上惡化了社會風氣。
  
  五年前,南京市鼓樓區法院審理“彭宇案”時的“經典表述”是:“從常理分析,彭宇與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較大”;五年後,天津市紅橋區人民法院裁定“許雲鶴案”時的理由也很荒唐:“被告發現原告時只有四五米,其倒地定然會受到駛來車輛的影響”。這些難以服眾的司法判決,只會在客觀上加劇“如果你不是肇事者,為何幫我”的惡意猜想,進而在需要救助者和心懷善意者之間竪起一道難以逾越的高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