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改革中,社區居委會下設若干個專門委員會,比如調解委員會、文體委員會等,居委會下設居民小組,小組下設樓棟長,及時收集居民的意見,並向上反映。
銅官山區區委書記王綱根說,按過去的習慣,社區有什麼事,街道、居委會的領導坐在辦公室開個會就決定了, “但現在只要是涉及到老百姓利益的事情,社區都要最大程度地遵照老百姓的選擇,讓老百姓參與進來自主決定。”
王綱根說,銅官山區居民自治的制度體系已經基本建設完成,現在最重要的是社區班子成員要轉變思維方式,老百姓的自治理念也需要提高。
“要完全達到自治還需要一個過程,但社區自治是基層社會管理改革的一個方向。”王綱根說,社會管理改革到了一定程度,必須要自治,這是必然的趨勢。
4、人員分流安置曾是最大阻力
在此次改革中被撤銷的6個街道,共涉及196名工作人員,這些人中包含公務員、事業編制人員以及聘用人員,這次改革,毫無疑問涉及到這196名工作人員的切身利益。
原來街道的這些人去哪?怎麼去?“這是我們在改革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可以說是改革最大的阻力,也是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 銅官山區區委書記王綱根說。
銅官山區最終給出的解決辦法是,所有人身份不變、職級不變、待遇不變,全部一視同仁分流到基層。“要讓人員和資源都下沉到社區。”王綱根說,沒有一個人到區級部門,大家之間就不可能有攀比,心理壓力也會小很多。
為妥善安置人員,原來的6個街道黨工委專門負責人員分流。如何讓人員分流到合適的單位?銅官山區社區建設辦主任畢茂東介紹,每個人都實行雙向選擇,“自己想到哪個社區去,就填一個‘志願’,再由各個社區來選擇人員。”
畢茂東說,填志願一般鼓勵就近原則,住在哪個地方,就鼓勵填哪個社區,“或者你認為哪個社區主任比較有能力,也可以選擇。”在分配中,會最大程度地滿足個人意願,“也有社區不願意要的人員,原街道黨工委就負責調配協調。”
除此之外,銅官山區還在區級部門號召機關幹部報名下社區,雙向挑選了6名優秀幹部,來加強基層社區的建設力量。“這樣,分流人員下到社區後,心理上可能更能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