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屬性上講,電視台固然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只不過,這不僅不妨礙,而且也難以遏制電視台追求盈利的衝動。問題很簡單,內地電視台並不靠財政撥款養活,所以就必須允許人家找市場討口飯吃。更何況,著眼於文化體制改革,依賴於市場且承擔一定公益性職能,這將是文化事業機構發展的主要方向。這就意味著,管理部門雖然可以要求各地電視台更多體現其公益性屬性,但除非政府把電視台養起來,否則沒有理由禁止電視台進行商業活動。
說到這裡,問題就相對清楚了。廣電總局既然不允許在電視劇中插播廣告,那麼就有必要評估,相關政策將給電視台造成多大經濟損失,而這種損失是否可能危及其生存。如果一味依靠行政強制提高電視台的公益性,卻不顧電視台的死活,這種政策要麼將遭到明裡暗裡的抵制,要麼管理部門只能以另外的妥協或補償來換取這種利益犧牲。
這裡所謂的妥協,很可能會是“堤內損失堤外補”,即有關部門允許或默許電視台從其他方面找補損失。而所謂補償,最簡單辦法是給予電視台一定財政補貼。當然,這是不太可能的。否則的話,觀眾肯定會追問:不讓電視台從廣告客戶那掏錢,卻讓老百姓掏錢(財政補貼當然是老百姓的錢),這算哪門子道理?從以往經驗看,各地電視台總是有辦法規避政策,或者另外開辟“戰場”。例如,廣電總局不允許播放哪類電視劇了,電視台就大肆拍攝和播放另一類電視劇,搞到觀眾連叫惡心為止。
娛樂這東西就像野草一樣,只要給點陽光就燦爛。因為,娛樂精神是人類固有的一種情感,不可能因一紙禁令就銷聲匿跡。“娛樂至死”固然問題不小,“按計劃娛樂”的壞處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說過度娛樂會讓人意志消沉,規定只能怎麼娛樂,卻將讓一個社會變得毫無生趣。就此而言,“限廣令”和“限娛令”一樣,都是嚴重脫離社會現實的計劃性思維下的蛋。說到底,已經一腳踩進商業競爭領域的內地電視台,無論如何都難以抵擋市場的誘惑。“限廣令”的最終結局,至此便已一目了然。(時間:11月29日 來源: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