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檢總局24日公布了近期對200種液體乳產品質量的抽查結果。抽查發現蒙牛、長富純牛奶兩種產品黃曲黴毒素M1項目不符合標準的規定。記得不久前,乳品新國標出台後,因“一夜倒退25年”而引起了巨大爭議,其中,生乳蛋白質含量要求降低了,菌落總數要求卻提高了四倍。照理說,細菌指標提高了,乳品企業應該可以輕鬆自如地達到“合格標準”,然而,事實證明,降低標準非但沒有讓企業順利過關,讓人們喝上“放心奶”,反倒讓致癌細菌超標一倍多,原有專家說,如果按照國際標準,很多奶企會倒閉,奶牛養殖戶會有一半以上殺牛,原奶會因達不到蛋白質含量指標被倒掉,標準拉低,黃曲黴素M1居然還是超標,而且還超了140%,三聚氰胺只是造成“結石”,如今居然發展到了“致癌”,是國標的問題還是奶企的問題,我想兩者都脫不掉幹系。
最讓人不解的是“蒙牛”,日前有報道說,在新乳品國標制定過程中,巴氏奶標準初稿的起草單位是蒙牛乳業集團,生鮮乳標準由伊利集團起草,酸奶標準則由光明集團起草。這些標準的起草,對最終形成的乳品“國標”注定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一些專家也證明,他們提出的細菌總數50萬個在最後的標準裡被放大到200萬個,毫無疑問是利益關聯者操縱的成果。
現在問題來了,筆者雖然不知道被查處黃曲黴素細菌超標的液體乳產品是不是“巴氏奶”,但是蒙牛既然主持了巴氏奶標準初稿的起草,想必對其他乳品標準的起草制定一定也是一本清帳,或許更不排除其“潛伏”參與制定,自己制定的標準把自己絆倒,這恐怕無論如何都不能用一句“向全國消費者致歉”來掩飾自己對產品質量的嚴重失守。
國標倒退,引起公眾和社會輿論的廣泛質疑,有關部門解釋說制定國標不可避免會兼顧骨幹企業的利益,這也容易理解,國標要是所有企業都不能達到,那就失去了國標的意義,但是,眼下的事實情況很明顯,細菌總數由50萬個放大到200萬個,黃曲黴素這種公認的致癌物細菌居然還是超標一倍多,這該如何解釋,蒙牛企業發表聲明解釋這一批次的產品尚未銷售出廠,但我們依然心有餘悸,因為有先前的“三鹿”為例,三聚氰胺從曝光到最後查處歷時多年,我們有理由懷疑市場上的蒙牛不乏有漏檢的“病牛”上架,畢竟,消費者對於國產乳製品愛亦深恨亦深已經傷不起了。
筆者以為,蒙牛現在要做的不僅僅只是道歉,更應該拿出十二分的誠意和勇氣來積極面對這次“事件”,多多的追問自己,是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管理,讓自己的繮繩把自己絆倒,如果依然放鬆警惕,連“自己的標準”都邁不過去,這樣跌跌撞撞,終究有一天會爬不起來。(時間:12月27日 來源:四川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