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擁有質疑權,這自然毋庸置疑,但質疑如果成了造謠,該不該受到懲罰?同時,如果質疑有理,被質疑者除了付出道德代價、商業代價,需不需要付出法律代價?諸如此類,司法部門亦應該通過該事件給出相對精准的說法。
韓寒被指代筆事件,在當下的中國,具有非同一般的標誌性意義,無論真相如何,法律的介入都能推動事態向良性發展。值得提及的是,對於起訴,方舟子表示將交給律師處理,自己“一定會應戰”。這是一個積極的姿態,身為公眾人物,都願意拿起法律武器,本身就是對法律的信任,對真相的尊重,而此舉也具有深遠的普法意義,值得人們拭目以待。(時間:1月30日 來源:珠江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