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中國質量協會的相關調查曾指出:消費者對於國產奶源質量信任度沒有恢復,是“三聚氰胺”後危機時代後遺症的主要表現。對此,筆者以為,中國乳業市場很大,培育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需要數十年的努力,而毀掉一個市場或許就在一念之間,就在一兩個品牌出現瑕疵上。因此,作為乳業協會,還是少說多做為好,什麼時候乳品質量達到“歷史最好”了,消費者自有公論,而市場也會自有良好的表現。反之,現在就斷言“歷史最好”,相信除了乳業企業信了之外,眾多消費者恐怕都會說“反正我不信”。
追問 “歷史最好”有多好
奶粉質量“歷史最好”,我願意相信。問題是它有多好?
雖然報告從標準、原料、設備、監管等方面給出了依據,但事實上,許多國人仍然都把目光投向了洋品牌。中國質量協會的相關調查曾指出:消費者對於國產奶源質量信任度沒有恢復,是三聚氰胺後危機時代後遺症的主要表現。可有些並不全是。
首先是新國標從標準正式發布到實施,就爭論不斷。無論蛋白含量還是菌落總數等主要指標,都被炮轟為“全球最差”。更有輿論指出,這讓“中國原奶質量降到了全世界最低”。
其實自2004年乳業發布“禁鮮令”之後,由乳業標準引發的爭議幾乎從來沒有停止過。而反觀近十年來,中國乳業在經歷“劣質奶粉”、“回爐奶”、“還原奶”等事件的衝擊下,已經步履艱難,消費者對國產乳製品的信心更是千瘡百孔。乳業標準的公允性遭到質疑,“歷史最好”也就缺乏一定的說服力。
其次,即使新國標不“落後”,甚至“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標準之一”,但諸多“配套”的東西到位了嗎?工信部消費品司司長王黎明在會上指出,目前我國乳製品行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原料基地建設投入不足,奶源建設滯後,使生產環節不能保證穩定,產品價格變化較大;還有一些企業用奶粉生產還原奶卻未在包裝上清晰標注等。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司副司長馬純良也表示:質檢部門將加強原輔料質量檢驗,整個生產過程的監管,建立完善的乳製品追溯體系。這裡,不論工信部的“還存在”還是質檢總局的“將”,都說明問題依然不少,不容樂觀,要“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恐怕還為時過早。
評判 乳協類似於“牙防組”
中國消費者舍近求遠、費盡精力、金錢,千里迢迢地搶購“洋奶粉”本身就是用腳投票。在此情境下,突然來了個“歷史時期最好”和“合格率最好”,只能招致消費者的不滿。關於最新奶業安全標準,公眾本身對此詬病不已。去年,曾遭到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炮轟:“這個標準是世界上最差、最低的標準,像有的大品牌的奶製品出口都退回來啦,只好出口轉內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