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施樂會並不是最為規範的慈善組織,但相對而言,它還算比較公開透明,至少捐助者還可能知道自己捐出的善款用在了哪個受助者身上。施樂會這樣的網絡互助平台,正是在不少人有捐助熱情,但對官方慈善機構不信任以及感覺“一對一”捐助太麻煩的大背景下,才有了廣闊的生存空間。
但是,施樂會的運作模式並非最佳的慈善運作模式,因為它只不過是將最為原始的“一對一”捐助發展到“不特定的多人對一”的模式。這種模式還有很多“一對一”捐助固有的弊病,很多時候還難以過濾捐助者對受助者是否將善款全部用於捐助目的的道德焦慮。事實上,最好的慈善模式應該是“不特定的多人對不特定的多人”模式,即慈善機構將不特定多數人無所具體指向的愛心匯聚在一起,再借助自己的專業優勢,將這種愛心傳遞給需要受幫助的一個個不特定的個體。
這樣的慈善模式,對於慈善機構的透明度、規範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因為只有具有高度公信力的慈善機構,才可能受到不特定多數人無條件的信任。從目前的情況看,僅就實力和硬件水平而言,一些歷史久、規模大的官方慈善機構最能堪此重任。可遺憾的是,目前一些官方慈善機構,不要說具備規範運作、公開透明、快速高效的更高“軟件要求”,僅就是滿足具有足夠公信力這一最起碼要求都是一種奢望。最應該做好慈善的機構沒有按照理想化的要求做好慈善,於是給了一些能夠讓公眾看到公信力希望的慈善機構,在不規範運行中謀求生存的巨大空間,這才是當下最為嚴峻的慈善困局。(時間:8月31日 來源:山西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