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江西九江學院舉辦一場關於“女德”的講座,主講人丁璇提出的“女孩最好的嫁妝是貞操”等觀點飽受輿論質疑。近日,一則關於“女德”的視頻再次在輿論場中掀起風波。視頻顯示,遼寧省撫順市傳統文化教育學校設立的“女德班”教學內容中,包含不少驚人之語:“男為天,女為地,女子就該在最底層”“你說老母雞的德行是什麼?生蛋、孵蛋、孵小雞,那你說人難道還不如老母雞嗎?”……
網友們觀看此視頻後的反應可想而知,無需為批駁上述錯誤言論而多費口舌。問題在於,在丁璇和她所代表的扭曲思想遭到嚴厲批評之後,“女德”班為何仍能死灰複燃?“女德”班的市場從何而來?
稍加觀察不難發現,很多“女德”班不約而同地將傳統文化當作幌子,增強自身的吸引力。自上世紀90年代起,許多的學者不斷強調中華文化自信和對中華文化的重視,這一趨向有其積極意義。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傳統文化教育領域的管理還不够規範,有待提高和完善。
2014年,教育部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地方課程需要編寫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很多傳統文化研究會、培訓機構應時而動,形成一時熱點。然而其中一些機構魚龍混雜,不乏草台班子,必要的行業標准與約束也難覓蹤影。以遼寧省撫順市傳統文化教育學校設立的“女德班”為例,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教學機構,具備怎樣的教學資質,公衆不得而知。同樣,丁璇本不具備在大學講堂裡授課的資格,但河北省文化研究會理事將她推上了前台。這個研究會不僅招募講師、舉辦講座,還操辦各種國學班、禪修班、書院,在其官網銷售保健品、糧油食品等三無產品。
可見,傳統文化已經成了某些人用以謀取私利的工具。規範傳統文化教育市場,已是當務之急。
我們應該認識到,“女德”班擁有大量受衆,也就意味著渴望得到傳統文化啓蒙者大有人在。既然某些“女德”班的教學方法與內容存在嚴重偏差,我們又該如何為老百姓提供高質量的傳統文化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