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淺淺體:藝術精神可以私人,但不應該私利化
http://www.CRNTT.com   2021-02-04 23:16:10


  中國的詩歌界,近些年來讓大衆記得住的詩人似乎越來越少,出名的大部分似乎也都不是美名,至少是有爭議的:從趙麗華的“梨花體”,到車延高獲得魯迅獎的“羊羔體”,再到先鋒詩人的“烏青體”……現在似乎有多了一個“淺淺體”。

  不過,這次的主角賈淺淺除了是一位詩人和文學研究者,還有另外一個身份:著名作家賈平凹的女兒。這就使得許多網民面對她的詩作,以及許多文學評論家的“點評”,不由產生一些疑惑:這些“點贊”,多少是真心誠意的,又有多少是商業互捧?

  當然,正如之前的爭議中有人指出的:詩歌本就是一種個性化的創作,也許并沒有某種完全客觀的評價標准,大衆的主流意見也不一定是詩人所應追求——雖然許多讀者難免懷念20世紀80年代,那時我們似乎還能欣賞詩歌。

  所以,無論是什麼體,都有其嘗試的自由,也總有可能被欣賞。但是作為文學研究者的賈淺淺,其履歷更值得商榷:她2003年本科畢業後就進入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文學院工作,而就在這一年賈平凹成為該院院長。

  另一方面,賈淺淺公開的學術成果中,7篇論文有5篇都是在“研究”賈平凹,包括其小說、書法、繪畫,甚至有《寫給父親的一封信》,唯一的著作也是“選編”《賈平凹散文選》。

  這麼看來,賈淺淺近水樓台先得月,幾乎是把賈平凹吃了個遍。

  不知道,賈平凹是否還記得自己寫《廢都》的初衷呢?賈平凹曾回憶道,在1990年代初寫這部小說,是想表現“物質主義的罪孽……這是與藝術精神格格不入的。”確實,小說中的“四大名人”,都掙扎在文人的身份和物質的誘惑之間。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