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教版數學教材”話題一連登上7個熱搜。有網友指出,人民教育出版社(簡稱“人教社”)出版的小學數學教材內插畫眼神奇怪、毫無美感,對比其他版本的教材插圖存在明顯審美差距。由封面新聞發起的一則10萬多名網友參與的投票顯示,大部分網友認為該教材插圖“真的有點醜”,也有部分網友認為“感覺還好吧”。
據最新消息,@人民教育出版社微博已經聲明:已關注到網上有關小學數學教材封面和插圖的意見,及時組織專家認真研究,對社會各界好的意見建議虛心采納,已著手重新繪制有關册次數學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圖,改進畫法畫風,提高藝術水平,充分發揮教材封面和插圖的育人作用。同時,出版社將舉一反三,全面評估所出版教材的封面、插圖,進一步提高設計質量。目前,教育部教材局也已關注到此事,介入調查。
此次出版社迅速反應,著手重繪,體現出其對公衆意見的尊重。不過也要意識到,這次爭議的出現,多少有些“意外”的因素,相關處理措施也更多是“補救式”手段。
人們不禁要問:如果沒有這次大範圍的關注和吐槽,是不是會長期使用這些插畫?在教材出版之前,由誰負責執筆、選擇何種畫風、內容妥當與否,有沒有經歷過嚴謹的選定、評判和調整、完善的流程?出版前是否充分聽取了專家、教師、家長和學生等各方的意見和想法?希望在後續調查中,這些關鍵事實能得到及時披露。
由於社會審美日趨多元化,有關教材插畫到底醜不醜的問題,或許見仁見智。但作為重要的公共知識產品,教材的編輯出版工作是不是存在程序性缺失,公衆意見在教材審查環節有沒有長期“缺席”,則應當被嚴肅審視。
青少年處於心智發展的重要時期,中小學教材構建著千千萬萬孩子的共同記憶。教材本身不僅是知識的載體,也是審美和價值觀的體現。其中,插畫內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文字內容相得益彰。很多網友就表示,過了十幾二十年,自己還是會對瓜田裡刺猹的少年閏土、杜甫像、三味書屋等老版插畫印象深刻。隨著時代的發展,教材內容當然不會一成不變,但是相關更新也要力求科學、合理、准確。對教材插畫來說,就特別需要專業態度和反複打磨的工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