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晚,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長橋鎮萬安橋失火。目前,六跨木構建築剩一跨,現場明火已全部撲滅,無人員傷亡。屏南縣已成立處置工作小組,對火災原因進行調查。
萬安橋突發火災,燒得只剩骨架,基本坍塌,實在令人痛心不已。萬安橋為五墩六孔木拱廊屋橋,是12座“閩東北廊橋”之一,是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現存最長的古代木拱廊橋,始建於北宋年間,有著900多年歷史。不僅如此,我國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木拱廊橋是我國傳統木架構橋梁中技術含量最高的品類。著名橋梁專家唐寰澄在《中國科學技術史•橋梁卷》寫道,廊橋“在世界橋梁史上惟中國有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萬安橋這次失火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究竟是不是人為吸煙引起的,需要消防部門經過調查之後才能給出結論,目前不宜根據猜測妄下結論。但是,不論引發萬安橋火災的具體原因是什麼,萬安橋燒毀在客觀上敲響了古橋特別是古代木橋保護警鐘。
實際上,近年來,古橋被毀不是個例。2016年,浙江泰順縣有三座古廊橋在台風襲擊中被損毀。在2020年夏季,據不完全統計,因洪澇災害影響,全國11省份50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因洪災而受損。其中,有70多座數百年歷史的“省保”“國保”級的“文物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徽黃山屯溪鎮海橋、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的一座有著約300年歷史的馬頭溪風雨橋、四川阿壩紅軍長征遺跡達維會師橋和江西婺源清華彩虹橋等被衝毀……
顯而易見,古橋無論是在洪災中被毀,還是在火災中被毀,背後都凸顯出我國古橋保護不力、火災洪災防範不嚴的現實問題。衆所周知,對於古橋以及古建築來說,最大的天敵就是水火,特別是於古代木橋而言,根本經不起人間的“煙火氣”折騰。
面對一座又一座歷經數百年風霜的古橋在21世紀被毀,需要亡羊補牢式的搶救,更需要未雨綢繆的有效保護,而不是停留在紙面保護,切實防範避免古橋發生災難。一方面,文物主管部門要對古橋進行普查,并根據古橋現狀實施必要的加固修補、增加防火設備等,提升古橋抗擊、防範洪災、火災能力。另一方面,要理順古橋監管機制,明確古橋在地監管者,運用技術手段加強對古橋的監管,確保嚴禁吸煙等消防安全管理規定落實到位,減少人間“煙火氣”對古橋的破壞。(來源:梅州日報 作者:何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