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渝等大學生供圖:在礦難中,最直接受害的是礦工,而波及的是家庭。(中青報圖) |
中評社香港4月16日電/從2005年3月開始,10名20歲出頭的湖南師範大學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和假期,開始了以井下礦工為調查對象的社會調查。
兩年中,他們走訪了湖南30多處煤礦,並3次下井調查,與數百名煤礦工人直接對話,最終形成了兩萬多字的調查報告——《湖南煤礦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今年兩會期間,該調查報告引起了全國政協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郝如玉的關注,並得到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總局李毅中局長的批示。
中國青年報報道,這些“80後”,大多有著在城裏生活成長的經歷。然而,從他們身上折射出的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正在感動著更多的年輕人。
要錢還是要命?對礦工來說,答案其實很簡單
“幹我們這行,死傷是難免的,只是多少、誰碰到了的問題。來礦裏工作時間長了,什麼都不想,只想多挖點兒煤,多掙點兒錢。”
湖南省常德市澧縣赤峰煤礦礦工肖志海告訴調查隊員,煤礦工人的生活中每年都有事故發生,大家都已經習慣了。
這位時年47歲的井下煤礦工人的一席話,給調查隊員留下很深的印象。這項調查的組織者之一曹渝說,很多人都在想:問題的成因是什麼?
據悉,這些學生最開始形成調研的想法是源自報紙上很多關於礦難的報道。“我們看後心裏特別難受,就想去了解這個群體。”
兩年中,他們共調查煤礦工人545人。
問卷反映出,大多數礦工的家庭人口在4個以上。一個已婚礦工要負責4個人的生活;未婚的礦工也需要攢錢建房、結婚、生子、供老。他們每天得在井下工作七八個小時,有的甚至在10個小時以上。其中一些人,在礦裏上班之外,還得在家從事農業生產。
一個姓文的農民合同工,工作了12年後,發現患了三級矽肺病,最多只能活一年了。礦老闆知道後提出“一刀切”,付1萬元返鄉費了事。“文伯被逼得沒辦法,除夕夜裏拿著農藥去礦主家,以死相逼……”曹渝說,事實上,有很多礦工在礦難中致殘了,卻還要依靠挖煤維持生計。
調查顯示,處於這一群體中最底層的農民煤礦工每月工資一般只有千余元,幾乎沒有任何福利保障,可是在接受調查時,卻有相當一部分人對自己的狀況感到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