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美關係三到五年內的核心是經貿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3 09:33:31  



  此外,就是要深入瞭解美國國內政治生態的變化,美國的國內政治現在已分化組合了,美國不是鐵板一塊,在對話經貿關係上,至少可以分成兩大派,四大類。

  一派是以保爾森為首,代表華爾街、波音、微軟等大壟斷資本家及金融壟斷集團利益,他們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希望中國金融、服務業開放。第二派代表傳統製造業、中小業主的利益,他們並沒有完全享受全球化的利益,相反還有所失,他們主要把壓力放在知識產權、人民幣匯率、WTO、環保、牛肉等等更具體的問題上。從總體看,前者主要代表共和黨,後者主要代表民主黨。

  所以,中美經貿關係已全方位縱深發展,已經不是簡單的國與國的經貿關係,而是變成產業對產業、行業對行業、一個國家對不同的利益集團的關係。美國有多種利益集團,但是在施壓中國開放、中國人民幣升值、中美之間貿易平衡這個點上,他們恰恰彙集在一起。我們面臨著如此多頭的問題,有時候滿足了一頭,滿足不了第二頭。

  同時要看到,中美經貿關係正從過去中美關係一個穩定的基石,變成麻煩本身。以前中美關係很重要的特點是,儘管意識形態完全不一樣,但雙邊關係可以靠經貿關係推動。但是發展至今,隨著中國迅速崛起、中國利益的擴展、中美關係的深化以及中美赤字的拉大,經貿關係本身不僅不足以支撐整個中美關係,反而成了問題的一部分。我們必須更加細緻、耐心,更加戰略性地處理經貿問題,而不僅是商務部或者財政部去單獨處理這些問題,應該把它納入中美戰略高度去處理。

  這次對話應該說是一個比較好的開頭,吳儀副總理“深入虎穴”,跟美國國會議員面對面,還利用了美國的主流媒體現身說法。今後類似的工作可能要變成兩國經貿關係中的常態,而不是一錘子買賣。因為中美經貿總額根據美方統計已經是3430億,僅逆差就是2330億。可以說,經貿關係將成為中美關係三到五年內的中心議題。

  由於在臺灣問題上、在安全問題上、在政治問題上雙方逐步摸索合作之道,直接的正面衝突概率在降低,因此無形中焦點就集中在經貿領域。這也是好事,經貿問題炒得越狠,證明其他問題就不是很突出,證明臺灣問題的地位在下降,戰略、安全方面的衝突也在減低。

  《21世紀》:近幾天,雙方在《中國軍力報告》上還是有一些爭論的。

  袁鵬:如果跟前幾份《軍力報告》相比,新的報告也有一些變化,比如有意選擇在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結束之後發表,就是希望不要因此而衝擊此次對話。另外發表時選擇在週末,也希望最大限度減少美國媒體的煽風點火。總體看,兩軍關係在升溫。這就把經貿問題放大了。經貿問題放大總比軍事關係或者政治關係放大要好。但這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中國以後需要把很多精力放在經貿問題上,要學會與一個成熟的金融壟斷資本主義國家打交道,而在這方面中國還是一個學生。

  尋找“平衡木”

  《21世紀》:中國有沒有一些籌碼,能讓雙方在經貿關係上的立場平衡一點?

  袁鵬:目前態勢根本的動因是,中國賺了美國的錢,他們當然不高興。按照佐利克——相當理性的前副國務卿的話說,對於2000多億美元的逆差,任何一個美國人都不會無動於衷,何況是一個正在迅速崛起的社會主義中國,對許多美國人來說,這本身就是理由,不需要什麼其他政治理由。

  當然不少人也開始意識到,是不是美國有一個更隱性的戰略?不僅是要解決赤字的問題,而是以赤字為藉口,通過各種方法來延緩中國崛起的速度。現在中國崛起速度很快,而美國深陷伊拉克、中東無法脫身,國內也出了問題。所以任中國這樣不受限制的高速崛起,美國受不了。但美國在軍事上遏制、政治上高壓也無濟於事,因此開始思考經濟、金融手法,如壓迫中國金融證券市場的全面開放,來延緩中國崛起。當年美國對日本採用過這一招,通過日元升值,導致日本經濟長達十年的停滯,台幣的升值、德國馬克,還有東南亞金融危機,都可以說明美國的強勢戰略恰恰就是金融戰略。美國金融資本目前想大舉進入中國,會否有借助中國的股市、樓市虛高的關鍵時刻弄出一些問題,從而使中國經濟也像日本當年一樣出現放緩或停滯?確實值得警惕和防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