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8日電/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今天發表評論文章說,面對接二連三的中國“黑心食品”風波,北京先是三緘其口,如今開始反擊,直指一些外國尤其是美國的媒體炒作新聞。
文章表示,中國搬出不能一竿子打翻整條船的道理──不能因為一個不合格的食品說成是全部食品不合格。一個人吐一口痰、丟一小張糖果紙、節約點水和電,彷彿都不算甚麼,但任何小數乘以13億,便都成了天文數字!
若以百分比來評估中國不合規格的產品,即使是0.1%,但因為中國出口量大,因此其數量也是頗為驚人的。
文章稱,舉例來說,中國希望將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但一將百分比換算成人數,失業人口竟多達約5800萬,比馬來西亞的人口多逾兩倍!4.5%的失業率,和全球各國比較算是中規中矩,但背後的數字,則成了驚人數目。
中國崛起引起恐慌論的背後,其實含有任何數目乘以13億的恐慌。製造業產品品質優劣的百分比,原本是評估某品牌優劣的指標之一。但在“中國製造”的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百分比越來越大之際,以百分比來論產品優劣,顯然已不適用了。
中國不能怪他人一竹竿打翻整條船,因為其0.1%的謬誤,也許足以令某小國的半數人口食物中毒。
文章指出,即便美國的確是渲染一些孤立的事件,但在中國大陸發生的諸如黑磚窯、一胎政策下冤死的女嬰等負面事件,中國的形象難免會受到沾污。
現在,“中國製造”產品是劣質品的代名詞,當然這種說法不公平,因為優質的產品畢竟還是佔多數,可是,如果中國官員不正視問題的嚴重性,而只是把外人的批評或報導當作是炒作,對問題的解決無濟於事,畢竟“黑心產品”已是一個事實。
文章最後表示,中國在邁向先進國的過程中,必然會面對各種挑戰。13億人口是商機?是動力?還是問題的根源?這些都是中國領導人必須認真思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