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家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蘭德爾·卡洛克表示,這些企業家們已經年近75甚至80歲了,他們正準備過渡和轉移權力。
一旦這些身處晚年的富豪過世,那麼,亞洲的種種行業,例如貿易、房產、製造業,能順利延續下去嗎?香港會出現老默多克和小默多克交相輝映的局面嗎?
繼承即“敗家”?
2003年10月15日,82名香港超級富豪及家眷齊集北京,並獲得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副主席曾慶紅的接見。這是眾多香港訪京團中規格最高的一個。而富豪們的第二代也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
這一次父子齊上京的富豪,包括呂志和和呂耀東、胡應湘和胡文新、曹光彪和曹其峰、李兆基和李家傑、李嘉誠和李澤鉅、李澤楷等。富豪第二代,有些剛剛學成返港,參與管理其家族生意的時間不長,但他們的家族產業都面臨第二代接手問題,第一代富豪都急於讓子女儘早建立人脈。
除了建立人脈以外,“父子兵齊上陣”有時候也是一種打磨“富豪二代”的方式。2005年,在海南三亞海棠灣開發權爭奪中,李兆基父子聯手合作,李澤楷也來來回回了四五次,背後出現了其父親的影子。
即便如此,香港各界並不看好香港家族企業的傳承,坊間普遍有“二世祖敗家”的印象。2007年年初,香港中文大學一項研究發現,香港家族企業“富不過三代”的現象十分嚴重。
該大學對香港38家已發生財富更替的上市家族企業過去15年的股價進行調查,這些企業在上一代領導人交權後的8年間,剔除其他市場因素(如金融風暴等),股票回報率平均狂瀉8成。
“敗家率”高,主要是無形資產難直接傳承。范博宏分析指出,房地產等行業的家族企業不受國際競爭影響,他們的創辦和成長本身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特殊的人脈及商業網路,即同政府及銀行搞好關係便宜辦事,這就不可避免地為日後企業繼承過程所遇到的困難埋下伏筆。范博宏說,人會老、會死,公司的掌舵人可以把資產傳給兒子,但他本人擁有的聲譽、政治聯繫、社會網路及人脈關係、個人魅力及獨特的生產過程等公司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卻很難直接被子女繼承,老員工未必服繼承人,銀行也未必買賬,於是第二代接手後往往會出現問題。(來源:財經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