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五種可以不被起訴的人群,都是改革開放以來‘共享改革成果’較少的人,而法律的使命之一就是保護弱勢群體。” |
一塊面包,19年苦役,磨去了冉•阿讓的前半生。文豪雨果通過《悲慘世界》描述了兩個世紀前“重刑主義”的矯枉過正。
隨著時代的變遷,確因生活無著實施偷竊的犯罪嫌疑人究竟應該怎樣處理?最高檢在8月15日給出了明確的答案。當天,修改後的《人民檢察院辦理起訴案件質量標准(試行)》和《人民檢察院辦理不起訴案件質量標准(試行)》頒布。
後者規定,具有下列五種輕微犯罪情節的,依法决定不起訴: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老年犯罪嫌疑人,主觀惡性較小、社會危害不大的;因親友、鄰里及同學同事之間糾紛引發的輕微犯罪中的犯罪嫌疑人,認罪悔過、賠禮道歉、積極賠償損失幷得到被害人諒解或者雙方達成和解幷切實履行,社會危害不大的;初次實施輕微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主觀惡性較小的;因生活無著偶然實施盜竊等輕微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人身危險性不大的;群體性事件引起的刑事犯罪中的犯罪嫌疑人,屬于一般參與者的。
不起訴的前提是,符合相對不起訴的質量標准,這在《人民檢察院辦理起訴案件質量標准(試行)》中做出了詳細規定。
去年召開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决定》,首度將“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寫入中央决議。在那之後,最高法通過第七次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提出“司法和諧”理念,最高檢則下發了《關于在檢察工作中貫徹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幹意見》《關于依法快速辦理輕微刑事案件的意見》,以落實中央决策,構建一個更加看重社會效果的司法裁决體系。此番最高檢修訂起訴與不起訴的兩個質量標准,從操作層面細化了處理輕型犯罪的相關程序。
“這五種可以不被起訴的人群,都是改革開放以來‘共享改革成果’較少的人”,法學家黃京平說,“而法律的使命之一就是保護弱勢群體。”
緣由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司法機關之間的不同意見,連續兩年成爲推動司法領域變革的重要力量。”一位檢察官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去年7月25 日,《檢察日報》發表文章稱,近年來,法院對職務犯罪案件判處免予刑事處罰、適用緩刑的比率,從2001年的51.38%遞增至2005年的 66.48%。尤其是瀆職侵權案件判處免予刑事處罰、適用緩刑的比率,從2001年的52.6%遞增至2005年的82.83%。
這家檢察系統的機關報發出了警告:職務犯罪輕刑化傾向必須引起重視。文章說,如此高比率的適用緩刑、判處免予刑事處罰造成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嚴重挫傷了群衆及檢察機關幹警與職務犯罪作鬥爭的積極性,影響了打擊腐敗的聲威和力度。
最高法迅即做出了反應,通過去年11月召開的全國第五次刑事審判工作會議,最高法統一了經濟犯罪的量刑標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