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12日電/自7月底自民黨在參院選舉中以史無前例的慘敗而喪失多數控制地位後,無論反對黨還是自民黨內,無論媒體輿論還是民意調查,要求安倍“下課”的聲音都日漸強大。
《中國日報》網路評論說,一直以修憲、派兵進而建設所謂“美麗國家“的安倍,面對頹勢一直拒絕下臺,並試圖通過內閣改組來重拾民心,以期通過未來努力挽回敗局,但不成想自8月27日內閣改組後短短幾天內,閣僚醜聞依然不斷:先是農林水產大臣遠藤武彥因政治資金醜聞宣佈辭職,接著是環境大臣若林正俊被爆出類似弊案。對自己的團隊大動手術後,百孔千瘡的”安倍丸“不僅沒有傷口止血,相反創局面仍在不斷擴大。在此背景下,苦苦支撐了一個多月的安倍,最終不得不哀歎自己”凝聚力缺乏“而掛冠離去。
其實,“安倍到底還能支撐多久”或者“安倍到底何時下臺”的心態,在參院選舉後就一直彌漫於日本政壇。安倍之所以苦苦支撐,從其個人來說是壯志未酬、心有不甘;從自民黨內來說,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面對一落千丈的支持率還反對黨日漸高漲的勢頭,黨內實在難有扶大廈於將傾的得力帥才,所以黨內各派系大佬都抱著”還是讓安倍幹著試試“的心理,勉強支持其繼續留任。如今,經過改組後的安倍內閣依然醜聞頻傳,而面對朝野雙方即將就《反恐特別措施法》而面臨的一場”硬仗“,安倍顯然難有必勝信心,在此背景下,安倍無疑有些心力交瘁而無意戀棧,黨內也不得不臨陣換將以對內鞏固凝聚力、向心力,對外獲得同反對黨博弈的信心勇氣。
安倍的辭職,可謂內順黨心,外應民意。在有關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辭職的新聞獲得報導之後,東京股市12日下午開盤後大幅上揚,下午1點的日經指數較昨天上漲了132.54點,即是有力證明。
安倍去職後,自民黨內有接班實力的人選較為明朗。呼聲最高的當屬前外相、現任自民党幹事長麻生太郎。67歲的麻生同安倍一樣出生政壇豪門。雖然在去年9月份的競爭中敗給了安倍,但從政治資歷來看,比安倍大14歲的麻生無疑略佔優勢:1979年首度當選眾議員,也比1993年第一次當選的安倍早了14年。歷任自民黨文教部會長、眾議院外務委員長、眾議院煤炭對策特別委員會委員長、自民黨副幹事長、經濟企畫廳長官、經理局長、經濟財政大臣、自民黨政調會長、總務大臣等,自2005年10月底出任外相至今。戰前出生的麻生去年在同安倍競爭時,在形象、魅力方面得分稍弱,但在目前民眾已開始懷疑“少爺”安倍的領導 能力時,麻生在這方面的劣勢,就轉變為履歷完整性、經驗豐富度方面的優勢了。
從意識形態上看,麻生和安倍都屬於強硬派右翼分子,都不遺餘力地追求日本脫離戰後體制、成為政治大國,不過麻生還因為不善隱藏鋒芒,尤其是經常“禍從口出”而讓自民黨內一直難以放心:“擁核論”、“亞歐民主弧帶說”、“日本單一民族論”、“朝鮮人更改姓名並非日本強迫”等“高論”均出自此公之口,其“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功夫不僅在日本朝野臭名昭著,亞洲各國也均有領教。
如今,面對安倍這只十分看好的“小鷹”折戟沉沙,自民黨內恐怕也只能任用雖有瑕疵卻在資歷、經驗等方面頗堪一試的麻生了。當然,除可能性最大的罵聲之外,作為自民黨內最大派閥首領的現任外相町村信孝、前財務相穀垣貞一、前內閣官房長官福田康夫也是可以考慮的人選。
任職不滿一年的安倍晉三,內政雖然考得一塌糊塗,外交成績還算馬馬虎虎,其中與中、韓關係的轉圜改善無疑是其一大亮點。如今雖然下臺,但相信他和中國領導人一道給中日關係帶來的轉機和良好勢頭,繼任者恐怕很難改弦更張:一者其迫切需要良好內政業績、應對反對黨嚴峻挑戰的現實,容不得再在外交上出現緊張;二者日本國內主流民意也不允許其亞洲外交再開倒車。
作為日本第一位戰後出生的年輕首相, 安倍雖然黯然離去,但可以想像的到,今天的離開實數“無可奈何花落去”,以其身上的諸多優勢,尤其是追求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的理想主義激情,無疑還有卷土重來的足夠資本。相信不久的將來,安倍必能以更加成熟更有力量的姿態回來,那時,國際社會定會有“似曾相識燕歸來”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