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8日電/要了解政治對社會的耗損,看看聯電和艦案就知道。兩年多的擾攘,結果以無罪判決,卅多個月的司法資源形同虛擲,聯電“資匪”的汙名卻已難洗脫;因而掀起的企業恫嚇效果卻蔓延至今,台灣在兩岸電子專利競賽中也節節敗退。
台灣聯合報黑白集今日刊登文章表示,說這是一場“烏龍”,實不足以形容其輕率與荒謬。當時檢調發動上百人以近乎“抄家滅族”的手法大搜索聯電,造成社會與企業強烈的心理震撼,連國際間對台灣政府如此粗魯對待大企業也感不解。兩年半的偵審結果,當初指控的背信、掏空罪名無一屬實,連“經濟部”的行政裁罰都被判定無效。這場風暴,只證明政治的迷亂效果對社會是“負貢獻”。
文章指出,和艦案的大肆偵辦,不論是為了報復聯電高層對政府的批評,或是為了幫阿扁的兩岸政策“立威”,一句“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就要決定企業的生殺予奪,難道不比威權時代還恐怖?再說,如果政治上沒有那種打壓氛圍,投審會會刻意迎合而提供不實報告嗎?
文章說,兩年多的虛耗,受害的還不只是聯電三巨頭。此案判決書長達廿萬餘言,審判長賴淑敏寫到雙眼老花,就為了一一駁斥檢方的起訴立論無據;這是誰在浪費司法資源?而聯電平白背負兩年半莫須有的罪名,政府真的是在照顧聯電幾十萬股東的權益,還是在侵犯他們的權益?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石頭頂多不生石頭,但在經濟的田裡栽政治卻必然生災禍。從和艦案看近年兩岸資訊科技競爭的我消彼長,究竟誰在“資匪”?是聯電,還是綑住台灣企業手腳的扁政府?答案這已揭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