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訪丁幸豪:慎防台灣問題使中美捲入對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3 15:31:16  


 
  丁幸豪教授接受中評社專訪時,還就目前的中美關係進行了梳理與分析。他說,從歷史上來看,要使中美關係穩定,需有兩個前提,一是雙方擁有共同利益,二是找到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概念的框架。

  中美曾於1997年發表聯合公報,指出兩國將致力於建設一個“戰略夥伴”的關係。然而,2000年布什上台之後,就改變了對華政策,於是中國成了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不過,布什在第二任期裏的對華政策明顯變得更加溫和。美國前副國務卿佐利克曾率先提出中國是美國“利益攸關者”的新概念,認爲中美兩國在很多國際事務上有著共同的利益,因此維護、推動和加强這一國際體系與中國的利益攸關。佐利克去年辭職之後,柯慶生上台伊始便提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的概念,幾字之差,意義很不同。

  應該如何理解“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丁幸豪認爲,美國提出這個概念,並非是想把中國整合到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體系中,而是要求中國按照美國的意願來處理國際事務。如果中國沒有達到美國的期望,美國就會把中國從美國為主導的國際體系中排除出去。在這個意義上,“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是一個無明確内涵的概念框架,它可以在技術上爲美國提供便利,但這個概念並非以中美關係的長遠發展為依歸。

  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曾經表示,中美關係正處於30年來最好的時期。但他的繼任者賴斯,則沒有再提鮑威爾對中美關係作出的這個判斷。布什把中美關係形容爲“複雜的”,可見他既不同意中美關係處於最好時期,亦不認爲中美兩國將成爲戰略上的競爭者。“利益攸關方”這個概念,在中美雙邊關係的戰略穩定上,會否起到促進作用,還很難説。

  丁幸豪指出,911恐怖襲擊事件是中美關係的戰略轉折點。他認爲,中美關係近年得到改善,有四個最重要的原因。

  第一,911事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美互動的戰略環境。此前,美國一直視中國為潛在對手,但美國在911之後把戰略重點轉向阿爾蓋達和國際恐怖主義,國際格局發生重大轉變,“中國威脅”的論調才暫時被擱置。

  第二,有關大國之間的關係,美國的戰略觀念也發生了改變。布什意識到,大國之間的衝突不是必要的,而各國有可能及必要進行合作。因此對美國與其他大國的關係作出了一些調整。

  第三,美國也意識到中國對其外交戰略的修正。對此,布什政府的對華政策作出相應的調整,從以往強調中美的“戰略競爭”,轉變到實際上的“建設性的合作關係”。在許多場合上,美國官員把中國稱爲“朋友”,而非“戰略競爭者”。

  最後,在經歷中美關係的起起落落之後,美國意識到一個健康的中美關係的重要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