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孔廉教授接受專訪 |
中評社訊╱題:馬英九執政後的兩岸關係新契機--訪國民黨智庫兩岸問題專家高孔廉 羅祥喜(香港)、本刊記者
馬英九在三月二十二日的“總統”選舉中大勝,對兩岸關係意味著什麼?馬英九處理兩岸事務的優先順序為何?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和障礙?馬英九可能建立什麼樣的兩岸決策機制?為此,本刊記者專訪了曾與馬英九在陸委會共事多年的前陸委會副主委、現國民黨智庫兩岸問題專家高孔廉先生。
在九二共識下
兩岸互不否認
記者:您覺得馬英九會如何處理僵持多年的兩岸關係?前景如何?
高孔廉:在兩岸關係方面,馬英九已經提出不統、不獨、不武的基本原則。也就是說,在政治層面上,希望兩岸能夠擱置主權的爭議,回歸到九二共識上來。對於九二共識,我們的認知是,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內涵與認知,各有不同;兩岸也許有必要就九二共識的實質內容,再進行確認跟重申,找到一個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空間。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雙方進一步互不否認。事實上,自從終止動員勘亂時期以後,台灣就沒有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了。那麼大陸方面呢,也不應該否認中華民國的存在。我認為,台灣之所以會有台獨?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國大陸否認中華民國的存在,因為如果不確認自己的中華民國身份的話,台灣怎麼確認自己的身份?確認為台灣,大陸不接受;如果要確認為中國大陸的一個省,台灣也不會接受。我覺得中國大陸應該好好思考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更進一步的衍生,就是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的問題。大陸既然承認兩岸分治的事實,既然讓香港、澳門都參與部分國際組織的活動,為什麼台灣不能參加呢?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電訊聯盟、國際漁業協議,等等與民生經濟相關的國際組織,以台灣的經濟實力和需要來說,實在有必要參加。
為此,馬英九提出一個主張,就是活路外交,強調雙方要找出來一個空間,讓台灣參與組織。我覺得,台灣現階段可以不急著去談論加入聯合國的政治性問題,可是其他實質的組織,確有必要。
也就是說,在政治上,兩岸可以先擱置主權的爭議,然後雙方互不否認對方的存在,接著可以在國際活動空間方面找出一個空間,特別是不涉及國際政治意義的,無論體育的活動也好,經貿的活動也好,其實是有空間的。我們會朝這個方向走。
經貿政策松綁
在經貿方面,我們國民黨政府一定會朝向更開放的道路走;我們完全不認為民進黨的鎖國政策行得通。
第一,我們更開放的政策,包括來的和去的兩個方面:去的部分,我們認為,投資上限百分之四十的限制沒有必要,綁住企業的發展空間,應該開放;另外,有些行業,如金融業、石化產業等,應該允許它們登陸。至於來的部分,首先應該讓大陸觀光客來台。
第二,包機一定要擴大實施。馬英九說過,希望從七月一日開始,兩岸會有周末包機,即從現在的三節日包機擴大到所有的周末。然後再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升級到日常包機或班機。至於航線的認定,稱為兩岸航線就好,不要強調國內或國際。
第三,要開放陸資來台,投資制造業或某些房地產。
加強學術文化交流
增進彼此的了解
在文化方面,問題比較復雜,選舉期間在這方面的炒作很多。比如大陸的學歷承認問題,我認為,可以在某些方面承認,但是在考證照方面的爭論非常大,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我們承認學歷,也不是所有學校的學歷,而是有選擇的。
另外,馬先生也非常強調兩岸文化跟學術的交流,尤其是青年學生的交流,對於相互的了解,應該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學術文化方面,可以考慮擴大開放。
兩岸之間的溝通管道問題
記者:馬英九會希望兩岸通過什麼樣的管道進行溝通或協商?
高孔廉:馬英九在當選後第二天的國際記會上提到,希望將來政府之間有一個溝通的管道。過去三年來國共兩黨有黨對黨之間的溝通平台,我們認為,黨對黨初步溝通的結果,以後還是要由政府來落實,所以政府之間的溝通管道是很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