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米貴已難頂 香港聯繫匯率增壓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08 09:52:26  


  中評社香港4月8日電/《大公報》今天刊登社評說,昨日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與米商開會,並指泰國及內地均保證供應本港食米所需。大米供應引起廣泛關注,主要是上周泰國米價大升三成,從而導致一些市民搶購。顯然,取得入口保證將可助穩定人心,避免出現異常的市況。

  社評說,本港大米九成以上來自泰國,內地供應則只佔市場份額不足百分之四,故有建議可擴大內地米入口。由於內地米與泰米有約一成差價,故可增市民選擇。但港人口味多年來已偏向泰國米,即使其售價稍高仍能保住客路,現時大幅加價確是對其客戶忠誠的考驗,需求的價格彈性若何很快便可知曉。中國乃糧食淨出口國,其中大米淨出口去年便達到八十多萬噸,每年供應港澳只五萬噸,故增加供給料無問題。但由於中國日益開放,故其大米售價亦受國際市場漲價影響。

  目前大米漲價乃全球性及追補性的,去年小麥、玉米大漲價,今年便輪到大米。由於各種原因令供應增長不及需求,有估計指全球大米庫存已降至三十年低位,主要出口國如印度及越南等,紛紛提高售價減少出口。內地去年底起亦採取同樣措施,對糧食產品出口取消退稅、徵收出口關稅和實行配額許可證管理等。因此,香港自內地入口大米雖不受出口限制影響,卻仍會面臨漲價問題。

  社評指出,總之,以大米為例,目前香港面對的通脹壓力實不易消除,而且情況還可能惡化。去年綜合消費物價通脹率為百分之二,其中食物漲價最多,達百分之七點一,房租居第二達百分之四,兩者合共貢獻一點七個百分點,佔總通脹率比重高達八成半。食品漲價幅度且有與日俱增之勢,去年十一月時約為一成二,今年二月卻已高近二成,在大米漲價下預料又會再升,並持續高企,市民必須有心理準備。

  香港的通脹成因複雜,有因國際及內地物品漲價而由外部輸入的,有聯繫匯率隨美元貶值帶來的,還有本地經濟旺盛做成的。金管局指聯匯並非主要通脹來源,貶值一成仍只會推高通脹百分之一。這看來有點低估:本港用品絕大部分依賴入口,而供應鏈各環節的吸收力將日減,今後國際漲價的傳遞速度,亦將隨累積漲價水平上升,同時,還要計入聯匯的間接影響。單位勞工成本確為影響通脹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這並非獨立變量,也受到聯匯的影響,包括由價格上升帶動的工資─物價螺旋機制,和聯匯引致減息貶值帶來的宏觀擴張效應,特別是如負利率促成資產泡沫,將導致需求拉動型工資上升。對此除了要由提高勞動生產率來抵銷外,政府部門及金管局等機構,也應起制約工資─物價螺旋的示範作用,在加薪上必須慎之又慎,以免引致私營部門攀比。

  社評表示,此外,還須注意房地產漲價問題,因這已是僅次於食品的通脹來源。政府在這方面亦有許多措施可供選擇,包括改進甚至取消勾地制度及增建居屋等。總之,政府在抑制通脹上並非無事可做,各個部門均應多動腦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